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使大学生更加从容乐观的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从而避免坠入消极的深渊,能够使其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从而使大学生更加积极、热情、自觉主动的去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渐地从消极心理学体系走向积极心理学体系,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是人的发展潜能与美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实现他们的积极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看似轻松,实则承受着来自学业、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的引导,能够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使大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许多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没有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而更多关注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关注出现问题后如何解决,但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逐渐地从消极心理学体系走向积极心理学体系,通过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与美德,实现科学精神和美德等积极道德的统一,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消极心理的出现。当代高等学校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的全新思想渗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方面中,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干预消极心理到开发积极心理的转换,开发人性中的积极方面,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引导与激励,从而有效预防消极心理的产生,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塑造大学生积极思想,将积极心理融入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全新模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追求的新境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基于消极心理层面,涉及到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问题两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含了大学恋爱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问题主要包含了人格障碍,神经症以及精神病等心理疾病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工作的基础,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对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教育功能比较薄弱,多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在理论教育,关注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其普及面较窄。
  (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危机
  大学生主要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及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在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从高中的密集学习阶段转变过来,在学业方面失去了老师的引导,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感到迷茫无助。积极心理学体系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固有与潜在积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调动起日常兴趣与爱好,提高学习主动性,发展自身人格魅力,减少在社交过程中的焦虑,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以及社会中最具创造力、最有发展价值的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应该体现出更为积极向上的一面,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20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研究专家塞利格曼在美国发起了一场心理学运动,这场心理学运动便是最早出现的积极心理学的表现。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们要用积极向上的姿态去面对心理现象并给于积极向上的解释,从而使人们的潜力和积极力量得以迸发,使人们能够更为顺利地完成人生目标走向幸福的彼岸。
  (二)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心理学着重的强调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作用,解释了积极情绪扩展—构建的概念,认为比较离散的积极情绪可以使人们在某一时间的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不仅如此,积极心理学还深入的研究了主观幸福感这一积极情绪的概念,强调人们要以满足的姿态去回忆过去,以幸福的姿态来享受现在,以乐观的姿态去面对未来。第二个研究专题是对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赛格里曼用“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来对人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外,积极心理学对包含乐观、好奇心等24种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增强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培养人们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重要方式。第三个研究的专题是對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最近,心理学不仅对个体积极心理进行了着重研究,而且还深入的研究了如何去构建积极的学校、家庭、社会等系统,当人们的潜力爆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感。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境界
  (一)注重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众多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社会以及外人,而是个人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冲突所导致的后果。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抵抗力,培养如期待未来、乐观主义、人际交往技巧、信念、道德素质、诚实、恒心、希望等积极心理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由于消极因素而导致的心理疾病问题的产生。所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特别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把积极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目标
  积极心理主要是指积极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在人的情感、意志、心态、道德、认知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运用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认知,努力追求培养大学生拥有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积极心理教育,使其能够的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   运用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素质。人们情感的渗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有所体现,人的情感不仅包括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等;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爱、关心、友善等,还包括个人和事业的情感,如热爱事业、热爱劳动等;个人与知识之间的情感,比如,热爱研究科学、热爱探究真理等。积极心理教育模式提倡学生在感受幸福感、欢快感的熏陶时去积极的理解生活情绪,提高对积极生活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以及积极情绪。
  运用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去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意志素养。所谓意志,便是人们自主的刻意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去达到个人目的过程中,个人心理和困难死拼到底的思想过程。意志力主要包含自制力、控制力、忍耐力等。积极性教育意在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意志力,使他们能够在长时间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无聊,在艰难困阻面前不会觉得无力,不轻言放弃,经历各种挫折后都能够快速的从低沉情绪中调整回来,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也能够承受各种痛苦的考验,冷静的分析问题的所在并顽强的面對,实现个人的成长。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更加着力于研究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由消极心理体系向积极心理体系的转变,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态,使其的人生态度变得积极向上,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奉献社会。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使大学生更加从容乐观的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能够避免坠入消极的深渊,能够使其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从而能够使大学生更加积极、热情、自觉主动的去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一个现代社会,应该有健康阳光的社会心理,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在发展与传播的同时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需要相关政府层面给予鼓励与支持,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道路,相信随着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变的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
  [3] 舒亮晶,曹永春,施媛媛,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2):425-426.
  作者简介:张佳琪(1998.05- ),汉族,山东金乡人, 本科,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在读4年级),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 张永全,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