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体态律动”,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体态律动”受到了音乐教育领域的充分重视,因为其不仅能够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完善,还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也需要巧妙运用“体态律动”,以便促使音乐教学有效性得到增强。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态律动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01
研究发现,瑞士的一名音乐教育学家最早提出了“体态律动”这一概念。具体来讲,体态律动指的是结合音乐旋律的改变,将不同的动作做出来,以便更好的感知音乐。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需要积极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小学生活泼乱动,如果在音乐课堂中一直让学生保持不动,那么学生难以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而通过体态律动的应用,学生的好动天性得到了满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之下,获取到愉悦的课堂体验,这样学生的兴趣将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1]。
2.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增强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局限性较强,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样思维发散空间就大大压缩。而体态律动应用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相应的动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培养和增强。
3.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得到培养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节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而通过体态律动的应用,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更好的感知。针对不同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差异化的动作,这样长期训练之下,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自然可以得到培养。
二、巧妙运用“体态律动”,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有效
1.营造氛围,调动积极性
学生的情绪、情感决定着学生的身体语言。因此,在体态律动运用过程中,就需要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适宜学生肢体表现的情境氛围营造出来,促使学生的体态律动兴趣得到激发,更加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领会音乐情绪。
例如,学习《草原赞歌》这一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过来,利用多样化的载体形式将蒙古人民的服饰、风俗、日常生活场景等生动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过蒙古人民骑马、摔跤等日常活动以及切身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场景之后,不自觉的产生向往之情。之后,教师将简单的骑马、摔跤等律动方法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感知和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仿佛处在大草原之中,内心的热情被充分激发,感受到体态律动带来的愉悦体验[2]。
2.把握时机,增强感知力
體态律动这种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十分契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对学生体态律动的机会进行增加,以便有效刺激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同时,体态律动并不能滥用,而是要结合教学计划,准确把握应用时机。只有这样,方可以将体态律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旋律而律动;而课程末尾,则要将律动的放松性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就需要把握律动时机,引导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以此来对作品的情感、特色等深刻感知,将传统戏剧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难以准确唱出衬词“啊”,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压腕等动作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身体来配合抖腔,帮助学生攻克难关。再如,有很多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无法有效感知作品的旋律与节奏。那么教师在示范演唱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律动融入进去,不同的节奏配合差异化的律动形式。这样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即可有效感知音乐作品。
3.合理设计,发展律动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设计体态律动的动作,将人体运动规律充分遵循下去,这样动作的自然性和协调性方可以得到保证。如做出了张开手臂的动作后,下一个动作就要设计为合拢手臂,否则就会产生肌肉酸痛的感觉。再如,要将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贯彻到动作设计当中。且弧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观赏性,可以利用弧线来衔接其他动作。
体态律动的实施,要求将多个感官调动起来,听觉感召肌肉系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肢体表现能力。可以先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之后逐步增强动作的复杂性。通过学生的锻炼和实践,达到体态律动能力发展的目标。
三、体态律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对律动曲目合理选择
部分音乐十分的严肃,并不适宜开展体态律动教学。如《红旗颂》这首作品,如果依然应用体态律动,将会设计出十分板正的动作,这样不仅难以发挥体态律动的作用,还会带来反面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对作品曲目合理选择,保证结合音乐旋律,能够设计出灵活的律动。只有深入融合律动设计与作品神韵,方可以将体态律动的优势发挥出来[3]。
2.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体态律动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对音乐切身的体验和感知,将其表现欲望调动起来,这样体态律动的应用目标方可以实现。教师不需要要求学生完全模仿自己的动作,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理解与思考,将有特色、适宜自身的体态律动创作出来。如果仅仅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那么学生的创造精神难以培养,且课堂也会变得枯燥和无趣。
3.充分考虑学生兴趣
音乐作品的选择及律动设计中,都需要将学生的兴趣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取到愉悦的课堂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题材,调动其学习欲望。同时,设计的动作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难度过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较大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巧妙设计律动,保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所适应,以便充分发挥体态律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素珍.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4(10):123-125.
[2]蔡竞.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9(12):
99-101.
[3]李天琪.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情感读本,2019,3(14):
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6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