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音乐新体系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体态律动,就是实现音乐与身体的融合,让音乐带动身体运动,让身体展示音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融入音乐中,就能体会音乐无穷的魅力。通过运用体态律动,可以更好地学习音乐,把音乐的美展示出来,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体现。首先介绍其作用,然后再探析如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实现二者的融合,使音乐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新体系教学;体态律动;作用;运用
   体态律动让身体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运用身体,实现身体和音乐的结合。音乐教学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也不是单纯地进行演唱,而是要充分结合身体,通过音乐,带动身体动起来,用身体来展示音乐,体会音乐情感,欣赏音乐美感,感知音乐魅力。通过体态律动,可以把学生的肢体语言融入音乐学习中,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一、音樂新体系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新体系为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教学法的融合——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它是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提高能力为主的教学要求;以掌握音乐经验为主的教学成果所构成的教学体系。
   (一)以人为本
   在音乐新体系教学中,要重视人的作用,要做到“以人为本”。要从学生特点出发,关心学生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特征制定教学计划,把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素质型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回归素质,要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当今时代,不光是知识时代,而是学生全面发展时代。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实践教育
   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进去,要让学生的思想和身体都动起来,要让他们积极进行实践,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激发出来,因此,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教学新突破,点燃学生兴趣,真正把音乐当作快乐的事情。体态律动把学生的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眼、手、足、耳等所有器官都参与进来。教师以前的教学就是简单地讲解音乐知识,然后再反复地去演唱。音乐本身是快乐的,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就会失去音乐自身的快乐,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体态律动,让课堂有了生机,让学生的身体在音乐中动起来。学生的身体各部位都融入音乐中,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积极地去体会音乐,思想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此起彼伏,美妙的音乐就会带动学生的身体翩翩起舞。例如,在《黄鼠狼拜年》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音乐中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黄鼠狼,有的学生扮演大树,有的学生扮演小草,有的学生扮演大公鸡,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观察,结合体态律动,把每个角色演绎得非常形象、生动。这样就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非常投入地去学习,让乐趣在课堂中回荡。
   (二)增强感知
   体态律动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在音乐中,音乐节奏、情感等都渗透到学生身体中,让音乐在学生身体中发挥作用,使感知更加强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各种音乐要素都能很好地掌握。比如,在学习《学飞》这一课时,让学生变成一只小鸟,无忧无虑地飞翔。然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一只小鸟,是如何飞翔的。学生就会积极模仿小鸟起飞的动作,双手伸展,并随着音乐进行有节奏的上下跃动,学生回味着小鸟飞翔的动作,自己仿佛成为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天空跟着鸟妈妈学习飞翔。学生非常投入,完全和音乐融为一体,感知《学飞》的意境,真正有了一种学飞的感觉,对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有了更深的感知。通过体态律动,学生不仅对节奏有了很好的把握,也能感受到小鸟学习飞翔的形象,让学生的感知得到加强。
   (三)加强理解
   音乐是情感的传达,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在音乐学习中,要把音乐情感融入身体中,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去感悟情感,去感悟音乐中所表达的境界。那么,在学习中如何用音乐来诠释情感呢?在教学中,可以设定特定的情感氛围,通过体态律动去感受音乐情感。例如,在音乐中有描写割麦的场景,就让学生去想一想,农民如何割麦子,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学生就会积极地做起动作,有的小学生模仿手拿镰刀,戴着斗笠,在热辣辣的阳光之下,挥舞着镰刀,猫着腰,热火朝天地割着麦子。通过这样的模仿,就会让学生对劳动充满喜爱,对农民更加热爱,就不会不自觉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这一课时,让学生模仿藏族人们相互献哈达,让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礼仪特征,深深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璀璨,要加强民族团结,学习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大融合,此时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
   (四)培养创造力
   在音乐课本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因此,在音乐学习中,要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动物和植物,这些丰富的形象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大大增强。在集体舞《小乌龟飞上天》学习中,这首音乐非常天真、有趣,教学过程中,把舞蹈律动融入进来,学生仔细模仿小乌龟的每个动作,把小乌龟“爬行”“摇头摆尾”“落水”等动作用肢体语言展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各类音乐教学都强调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所以要把体态律动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让音乐充分与体态律动融为一体,让学生的音乐本能得到极大的开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情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音乐、去感受音乐、去享受音乐。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动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把体态动律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让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具有创造力,让小学生积极投入教学中,投入音乐学习中去。
   (一)在旋律和力度中运用体态动律
   在音乐中,不同的韵律节拍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是不一样的。比如,快速的音乐节拍所展现出来的是活泼、热烈,中速的节拍更加适合于抒情,展现出豪迈气质,慢速的节拍所表现的是沉重与忧伤。因此,学生只有对音乐律动全面掌握,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而这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天真、活泼,他们喜欢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心情,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征和学生形成全面互动。所以,老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枷锁,把体态律动融入课堂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拍手速度要快,而学习《小小足球》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拍手速度适中,在学习《游子吟》的时候,则要求学生拍手速度要慢。这样,学生拍手的过程中,就能体验到歌曲的情感,就能体会到作品的意境。通过体态律动就能体会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够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二)在音乐节奏中运用体态律动
   歌曲的情感和音乐节奏紧密联系。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肌肉运动来表达音乐节奏。另外,老师可以按照不同的节奏,通过身体动作来把节奏的快慢表达出来。比如,节奏的快慢缓急可以通过身体的某一动作来展示出来。强烈的节奏可以拍手来表达,弱拍节奏可以拍腿进行表达。在运用体态律动的同时,学生也充分感受到自己身体也是一种乐器,和音乐交融为一体。在伴随节奏的时候,学生可以把手和脚结合起來,一边拍手,一边用脚踩节奏,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就能体会到节奏无穷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独立感受音乐魅力。
   (三)在音乐欣赏中运用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不仅是音乐外在的展示,也是在聆听音乐时的一种自然的流露。这种感受不单纯是对节奏的反应,更是对情感的一种感受,是对情感变化的体会,并运用体态律动来展示。比如,在展现音乐旋律高低的时候,可以使用身体某一部位来展示。假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听到的是高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舒展双手,向上伸展,把自己的脚尖踮起来,尽量使自己身体得到舒展。假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听到的是中音,学生就把双手轻轻放于胸前,身体自然立直。假如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听到的是低音,学生就会自然地把双手向下垂,身体向前稍稍前倾。这样,通过学生身体的参与,就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去。这些动作学生不要刻意去做,也不能强制自己,要出于一种自然,要使身体的部位自然地融入音乐中,动作一定要自然、舒缓,这样,学生在运用体态律动的时候才会完全与音乐融为一体。在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的时候,老师先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首音乐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演奏这首音乐的时候,定音鼓、檫的强弱音有什么不同?你在欣赏中能知道哪些是定音鼓、哪些是檫吗?在老师的一系列提问中,学生欣赏的时候,就会把这些问题融入欣赏中,就会带着问题去欣赏,仔细品味两种乐器强弱音的不同之处。接着,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代表不同声部,当小组所对应的声部出现的时候,这个小组就随着声部做相应的动作。当两个声部都出现的时候,两个小组都做相应的动作。这样,学生就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对音乐更加着迷。
   (四)在音乐微课中运用体态律动
   微课成为课堂时髦代名词。在教学中,会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些内容,制作一些微课,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音乐课堂,有些乐理小知识非常枯燥,而且不容易懂,如果单纯通过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味同嚼蜡,枯燥的知识会让他们拒而远之。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可以把乐理知识制作成有趣、生动的微课,让学在微课中充满乐趣,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比如,在学习《猫虎歌》的时候,里面有“反复跳跃记号”,可以把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这样就使知识不再单纯枯燥,而是图文融合。先进行复习,对反复记号的样子全面了解,掌握其作用,然后,运用逻辑思维故事,把“反复跳跃记号”给导出来,同时还介绍作用和用途,让小学生会巧妙运用。最后,再结合《猫虎歌》,把这一知识点消化、巩固。虽然,这个微课仅仅用了3分钟,但是,学生可以边看边听,潜移默化就可以掌握这一知识点,事半功倍。学生边看视频,边运用身体各个部位,手和脚踩着音乐节拍,更加能够体味音乐的境界。
   总之,在小学音乐中,要充分运用体态律动,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融入音乐中,使音乐和身体融为一体,展示出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姜璐璐,高海波.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34-135.
   [2]张雪晴,蔡晓华.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新体系教学中的运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7(12):220-221.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