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流通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部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探讨了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从勤工助学招聘、岗前培训、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流通阅览部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02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等,为用工单位提供脑力或体力劳动,获得报酬并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一种实践活动[1]。随着图书馆馆舍的扩大、馆藏文献的剧增、读者服务的延伸以及藏借阅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不断增多且日趋复杂化,勤工助学队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2]。图书馆通过招募勤工助学学生一方面缓解了人员紧张的压力,使图书馆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其它深层次服务。另一方面,勤工助学也为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经济帮助,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而如何通过科学化管理改进勤工助学工作,更加有效利用勤工助学资源,使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已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勤工助学的重要作用
  1.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投入一定的资金,设立勤工助学岗,让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来缓解经济压力,改善生活条件。勤工助学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启发和锻炼,在教师馆员的教育和引导下,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效率、时间观念,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食其力、独立自强的品格,通过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他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缓解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压力,为馆员从事深层次读者服务创造了条件
  国外不少图书馆把大量事务性工作交由勤助生完成,既能大幅度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又能培训、锻炼、帮扶大批贫困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基础性工作,耗费了馆员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一些非技术性工作,如图书上架、整架、打扫卫生等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可使图书馆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从事其它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
  3.勤工助学学生的双重身份,可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从了解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原则之一。在高校图书馆面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中,无论是馆藏资源采购,或是阅读推广服务,还是课题嵌入式跟踪服务,这些工作顺利且高质量的开展都是建立在高校图书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基础之上的[4]。学生馆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他们与读者联系紧密,能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可以站在读者角度提出工作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流动性大,工作不持久
  勤工助学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图书馆工作,由于大学生上课时间不稳定,部分学生由于上课时间调整,而无法继续勤工助学工作,部分学生由于工作强度大,薪酬低,而中途放弃勤工助学,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实习、考研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进行该项工作,因此勤工助学岗位人员更换频繁。学生流动性的增大导致图书馆刚培训出一批学生馆员熟悉了业务工作,随着学生的更换,又需要重新招聘学生重新进行培训,既耗费了人力物力,又不利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
  2.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大流通模式下,馆藏资源实现大开放,读者流动性增大,管理人员需根据大流通模式下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细致规范、符合实际的勤工助学招聘、岗前培训、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勤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保障该勤工助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3.部分学生主人翁意识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学生工作认真,但也有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获取薪酬解决生活困难而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积极性不高,拈轻怕重,工作懒散,服务意识淡薄,对于交给的工作任务被动应付,能拖就拖,出错率较高。对于这些表现差的学生,管理员可进行有意识的规劝和引导,情节严重者和屡教不改者可予以辞退。
  三、解决途径
  1.完善岗位招聘制度
  完善岗位招聘制度,规范招聘工作。坚持“信息公开、自愿申请、扶困优先”的招聘原则,参加勤工助学招聘的学生要签订工作协议,协议包含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纪律、奖惩情况等内容,协议既要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的权益,同时又要让他们明确勤工助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
  2.分级管理制
  实行分级管理制,建立主管领导--教师馆员--部长--组长--组员的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对所有勤工助学学生按照区域进行分组,每组选一位小组长,并且为每个区域分配一名主管老师,负责该区域的工作安排、检查与调度。小组长负责协助主管老师对该组成员每天的到岗情况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每天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老师反映。另外,在所有勤工助学学生中评选出几名部长,一名正部长,多名副部长,负责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部长和副部长不定期对各区域工作进行抽查,对于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老师和各组组长反馈。此外,定期召开勤工助学例会,总结该段时间工作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整改措施。分级管理,实现了层层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读者服务质量,另外,分级管理加大了学生管理权限,由学生直接管理学生,增强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3.加强岗前培训,细化岗位职责
  为保障读者服务质量,勤工助学学生上岗前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安全培训,业务培训、规章制度培训。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引导学生热爱图书馆,热爱勤工助学工作,对工作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另外,图书馆是重点防水、防火单位,需加强安全培训。在学生上岗前,要对所有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应急处理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指增强学生馆员的安全意识,例如学生馆员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读者违规使用充电设备充电的情况要及时提醒处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教师馆员和相关领导反映;闭馆前要关闭所有电源,确保没有读者留在馆内。另外,进行应急处理培训,如,消防应急处理,每位学生馆员要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每学期可以进行一次消防应急演练,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业务培训包括馆藏分布、机构设置、图书分类法、图书排架规则、图书检索、上架、整架、倒架、新书定位、清点、电子文献的检索和使用等内容的培训。通过业务培训,让勤工助学生熟悉了馆藏分布和馆内各项业务,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规章制度培训包括图书馆开放时间、读者借阅规则、借阅时间、读者注意事项、勤工助学工作纪律、请假制度等内容。除了理论培训外,还需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此外,为保障勤工助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根据岗位特点,细化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流通阅览部勤工助学的主要工作包括图书借还、上架、整架、倒架、擦架、新书定位、清点、阅览室卫生打扫和秩序维护。每个阅览区的书架和卫生要划分责任区,管理人员要根据学生业余时间合理安排值班表,每个区域每天要安排值班学生,负责该区域当天的提书、归还图书上架、卫生及阅览区秩序维护,对于当天归还图书,要求当日上架,做到不积压。没有当天值班任务的学生,需根据排班时间整理责任区书架,维护责任区卫生。如果有新书入藏,还需尽快将新书上架,使之尽快与读者见面。此外,为了给读者提供干净、整洁的阅览环境,需定期对各区域进行大扫除。通过细化岗位职责和细节化管理,有效保障读者服务质量。
  4.加强教师馆员的督导检查功能
  教师馆员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做好各项工作。一方面,要发挥监管职能,对学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工作之余,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和引导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师生间的友爱,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从内心热爱图书馆,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
  5.明确工作纪律,完善考核制度
  为有效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管理,勤工助学学生可实行上班签到制,学生馆员每次上班需记录来馆工作时间、离馆时间、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要明确工作纪律,要求每位学生馆员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工作,可与其他同学换班,或办理请假手续,不允许无故旷工。另外,可建立勤工助学档案,主管教师在勤工助学档案中记录每位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将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学生薪酬不再是平均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薪酬跟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对于工作认真敬业,不迟到、不早退、表现优异的学生可增加薪酬,除物质奖励外,还可予以精神奖励,可将表现优异的学生馆员评选为优秀学生管理员,并且在图书馆网页进行表彰和宣传,另外,还可以联系院系,在院系综合测评中给与加分。对于工作表现差的学生,可进行引导和说服教育,如仍不改正,可予以辭退。考核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学生工作进行激励和约束,本着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激励学生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实践育人是“立德育人”的根本途径,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基地,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由助学向育人过渡,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5]。图书馆招聘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日常工作也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师生双赢的举措[6],而如何审时度势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不断改进、优化和创新,科学有效管理好这支活跃在图书馆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高校图书馆在未来事业发展过程中一项不可小觑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
  参考文献
  [1]孙毅然,段珊.创新型勤工助学管理体系在高等专科院校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4):73-77.
  [2]罗玉花,刘红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安顺学院图书馆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9(1):103-107.
  [3]陈若乒.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1(12):86.
  [4]葛利勤.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策略研究: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7(1):52-55.
  [5]庄玫,刘春红.图书馆的“特殊”馆员:论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5):88-90.
  [6]李会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系统化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1):94-95.
  作者简介:武红(1981-),女,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3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