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提出的“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分析了制约大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对策;大方县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大方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是全县百万人民生产发展的基础。全县境内海拔720~2325m,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均降雨量1150.4mm,年日照时数1335.5h,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59.72%。全县共有野生动物140余种,高等植物120多种,中草药植物1583种,药用动物62种,药用矿物15种,是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产区之一,是“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和“中国豆制品之乡”;是高山冷凉蔬菜和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的出产地;是全国优质烟叶重点生产基地、英美烟草公司基地和贵州省进出口公司烟叶基地县之一;全县有草丛草场40.64万亩,灌丛草场53.74万亩,适宜发展生态畜牧业。依托大方县独特的天然气候特点、产业优势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大方县的农业产业“3+2+N”工程布局渐成体系,“菜、畜、果、药、菌”五大产业初具雏形。在发展过程中,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制约因素,现对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土地破碎制约着产业规模化发展
  大方县境内的地形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称,贵州气候潮湿、坡多地少的典型特征被该县的地形描述得淋漓尽致。全县耕地面积138.68万亩,但500亩以上坝区仅有7个,只占全市坝区的4.8%,其中瓢井镇594号坝区耕地面积531.8亩,涉及图斑就有28块,相对集中连片区域仅240亩,土块零散不连片,规模化发展生产难以实现。
  (二)群众参与度不够制约着产业内生动力发展
  当前推进产业革命,老百姓参与度不高、配合不够。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儿童无力参与,思想观念守旧;宣传发动不到位,导致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近年来实施的部分产业,政策奖补未及时兑现,挫伤群众积极性。
  (三)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制约着产业机械化发展
  该县的耕地多为山地,不是爬坡就是下坎,产业基地机耕道、水利灌溉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约着该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缓慢。
  (四)精深加工环节缺乏制约着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该县的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模式,缺乏后续精深加工环节,产业链未得到延伸,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大方天麻、大方豆制品、大方皱椒等,基本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全县猕猴桃种植近4万亩,但没有一家猕猴桃深加工企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
  (五)经营主体龙头带动不强制约着产业市场化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县共有34家农业龙头企业,但正常运营的仅有24家,且大部分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弱,对合作社、农民带动作用不强;全县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共1915个,但正常运营的仅848个。多数合作社受自身条件所限,生产基地小而散、投入力度不够、规模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生产、销售的多是初级农产品,服务范围仅限于本村组的几户、十几户,有的只带动了几户自家亲戚,制约着该县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二、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加大对机耕道、田间便道、排水灌溉沟渠、高位水池、防虫网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争取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按需调配,加大对育苗大棚、烘干房、烘干链、冷库、冷藏车、追溯系统、防雹网、水肥一体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农业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争取政策扶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政策倾斜,激发内生动力,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火车头”、“领头雁”,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大对市场拓展及品牌创新
  一是全面推广订单农业,与经营主体签订保底销售协议,实现订单生产、订单销售;二是继续开展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军营、进超市等“七进”活动,实行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等平台对接;三是依托大数据优势,发展电商化销售,推行“互联网+”销售模式,做好线上线下平台融合,在产品包装策划、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让更多农特产品通过电商进行销售;四是抓住全国的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荐经营主体参加,推介屬于自己独特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创造立足市场的机会;五是抓住农工党、广州天河等帮扶资源,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市场,与千喜鹤集团、四川天味公司、江楠果蔬公司、供港食品联盟等龙头企业签订农特产品销售协议,助力“方货出山”;六是依托“大方皱椒之乡”、“大方天麻之乡”、“大方豆制品之乡”等品牌优势,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地方名、特、优等农产品品牌,提升大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对利益联结机制的探索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探索“三变改革”、“塘约经验”等经典做法,采取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资金转股等方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参考文献:
  [1]杨光军.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技服务,2019,36(2):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4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