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成教育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义静

  近阶段,教育界提到最多,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素质教育。各学校也都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上下功夫,做文章。于是乎:“某某学校舞蹈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某某学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在少儿绘画比赛中多幅作品获奖”、“某某学校成立了科技、手工、声乐等兴趣小组,深入展开素质教育“等等诸如此类的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似乎在这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都在做的工作、搞的活动前冠以“素质教育”一词就完成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大业,似乎素质教育的成果就只是表现在学校精心培植的某一教学领域的几朵奇葩而已。
  素质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现在全面发展。显然,单纯表现在搞几次较为成功的活动,培养少数一些特长生是远远不够的。
  在各学校大谈其素质教育取得以上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再看看另外机组镜头。
  镜头一:上课后,老师让打开课本,学生们手忙脚乱地乱翻书包;晚上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做,不时还吃口苹果,逗逗小狗;
  镜头二:晚上贪看电视很晚了还不上床睡觉,早晨迷迷糊糊地去上学,铃声响了才进教室,早餐都吃不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校里做值日时,奶奶来帮忙;
  镜头三:果皮、纸屑、包装袋随手乱扔;在校园内乱打乱闹且满嘴脏话;
  镜头四:开会时,该鼓掌不鼓掌,不该鼓掌时掌声经久不息,弄的主持人老师非常尴尬;来了客人不知礼让;餐桌上我行我素、旁若无人;
  试问:这些连最起码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必要习惯都不具备的孩子又何谈全面发展;尚有一大批需要养成教育的学生,又怎能大言不惭的说“素质教育”已取得成果。
  俗话说:欲先攻其势,必先利器。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也可以说是利器阶段,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习惯是利器的根本。养成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就像土壤之于植物,基石之于大厦。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孩子们自私、任性、懒惰、散漫、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毅力等等诸多坏习惯日渐突出,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就尤为总要。那么,养成教育如何养成?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严格养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教育理念。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在养成初期,都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养成教育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
  二、持久养成
  行为,一般分为被动行为(需外部强烈规范)、自觉行为(须意志努力)和自动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自动行为,是经过反复实践锻炼而养成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由被动行为经自觉行为逐步向自动行为转化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行为养成过程中反复性强,因此,习惯养成需要持久。
  三、整体养成
  养成教育必须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整体效应,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地良好效果。
  四、自觉养成
  养成的自觉性来源于对养成行为的价值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因此,要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任何纪律的要求,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五、学校协同养成
  目前,大多数学生走读,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及一些错误的教子观念或不良行为影响,加重了学生行为养成的反复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转变家长的教子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每一阶段教育的重点、教育的目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居家表现,这样家校结合,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一个习惯,胜过明白一个道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将缩短孩子走向成功的距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636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