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六盘山下绘新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秀花

   秋凉了。
   四野苍茫,远山一道浅影。列队的雁阵翼羽翩然,鸣叫着向南方飞去。庄稼大都收拾停当了,翻松的土地散发着一股潮润的气息,在成熟季节的甜美中陶醉着。轻霜已落,高粱叶和洋芋蔓在同一时间枯萎了。但六盘山麓的野菊花却竞相绽放,傲视着深秋,就像六盘山镇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在《清平乐・六盘山》的冲天豪气中,创造着,收获着。
  
  发展草畜产业 调整农业结构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六盘山镇位于固原市泾源县境内,是固原市的南大门。六盘山在这里绵延横亘成一道天然屏障,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雨,为作物的生长提供着天然的滋养。借着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镇党委领导班子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确定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压粮扩经,大力发展草畜产业。
   一开始,镇党委就狠抓封山禁牧、植林种草,“咬定青山不放松”。镇党委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包片蹲点。尽可能及时地给群众兑现退耕粮款,提高他们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截止2004年上半年,六盘山镇完成退耕整地2.5万亩,退耕还林2.4万亩,荒山改造6200亩,营造绿色通道32公里即植树980亩,退耕种草6421亩。
   局面就这样打开了。镇党委按既定的发展思路,通过科学周密的调研论证,引进良种,推广农业技术,使大豆、马铃薯、地膜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尤其地膜玉米,经济效益显著,秸秆还可以作为饲草喂牛养羊,对封山禁牧、舍饲养殖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保证。2004年,大豆、脱毒薯、地膜玉米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分别为4253亩、8129亩和2500亩。然而,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这些都只能作为一种基础。作为镇政府领导人,着眼点不会也不可能仅限于此,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培育特色种植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光靠种田产粮不行,还得依托地方特点,在经济作物上大作文章。六盘山镇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积极引导,典型引路,目前已完成了和尚铺、大庄、东山坡等村以刺胡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什字、刘沟等村的苗圃培育基地。
   2003年,六盘山镇中药材以3070亩的种植面积实现了360万元的销售收入。
   苗圃育苗也不甘落后,500亩苗圃的销售额就达150万元――尝到甜头的群众致富的愿望和信心更加强烈和坚定了。镇党委因势利导,进一步扩大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面积,使中药材种植日渐成为保证农民稳定收入的一项产业。
  
  挖掘积极因素 加快小城镇建设
  
   在六盘山镇的发展蓝图上,小城镇建设被赋予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镇党委一班人牢牢抓住穿境而过的银平公路带来的无限商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泾河源旅游区入口的和尚铺、三关口、白云寺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于是,杨庄、塔湾、农林等村的矿石开采加工和河沙采挖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剩余劳动力有了就近从业的机会;闲置的机械租赁出去了,沿路经济逐步培育起来了。
   2000年自治区立项实施小城镇建设以来,六盘山镇就致力于镇内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能力方面的建设和提高。至今,已完成各类投资490万元,小城镇面貌得以很大改观。
  
  提高干部责任 转变工作作风
  
   老百姓常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这既是对党支部职能的通俗概括,又是对党支部一班人的殷切期望。要做好农村工作,既要求干部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政策水平,又要求干部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出为民之力,办利民之事。
   长期以来,六盘山镇党委领导班子“舍小家,顾大家”,励精图治,在引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努力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好路,“点亮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一门心思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
   2004年,六盘山镇成功地完成了对双勤村、保丰村、牡丹村达子坟组共390户1702人的整体搬迁扶贫开发工作。
   六盘山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然秉赋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开拓进取,去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业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36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