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布德尔在中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2017年改版以来,《中国美术》先后推出了12个专题研究,形成了“中国古代美术”“20世纪北京画坛与京派美术”“20世纪早期美术学校与校长”等系列,初步实现了以富有历史深度的学术选题办刊、团结当下有生研究力量办刊的思路和特色。
  时值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与中法建交55周年,本刊亦锐意求进,广开思路,力图在已有思路和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辟话题,为此在多方调研和征询之后,以“布德尔在中国”为先发,深入梳理和讨论近百年中国对外学习的历史与问题,并力图就此逐步形成具有全球艺术史视野的知识迁移与转化研究的专题系列。
  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Emile 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是法国现代主义雕塑大师,是继罗丹之后进一步将欧洲雕塑向现代推进的关键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布德尔的创作生涯,也正是近代中国发生深刻剧变,青年学子纷纷到西方取法问道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规定性里,中国和法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这样经由布德尔这个案例在艺术史上连接起来,从而成为我们当今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
  本期专题邀约中法两国相关专家,力图从多角度切入主题并使其得以立体地呈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曹庆晖《中国留学生和法国雕塑大师布德尔》一文,在巴黎艺术考察的基础上,分七节讲述了他论文的主题。特别讨论了中国留学生与布德尔的几种交集形式以及入布德尔之门研修雕塑的中国留学生情况,厘清了大茅屋画室布德尔雕塑教室之于中国留学生的不同选择和意义,并非常中肯地提出了在艺术发展的当前继续补课和研究的问题。布德尔美术馆馆长艾美丽·斯密耶《布德尔的艺术生涯》,以法国本土视角介绍布德尔的生平、师承和他的工作室,分期介绍其作品特点,阐释经典作品内涵,评价艺术成就。在《我的布德尔情结》一文中,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朱尚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雕塑实践与教学的经验,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谈对布德尔的理解。专题最后,本刊特附《搜索Bourdelle:布德尔西文研究著述簡报》,试图为读者和美术界提供更为丰富的布德尔学术研究的索引。
  回望百年,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基于对“当下”的思考。那些在历史星空中闪烁的,不是哲学命题中抽象的概念,而是血肉鲜活的人基于当时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探索。还原当时的“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结果,旨在对当今的“同学”与“后学”有所启示。换而言之,21世纪乃至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可能”应该是在充分了解既有历史经验、智慧与教训后的前行。细读历史,在于从中获取通往未来的启示。专题取名为“布德尔在中国”,其立意即在于,围绕着布德尔艺术探索及相关讲授、学习所展开的研究、出版,不应随着布德尔,随着那些曾经接受其影响的中国留学生的离世而成为标本,而应将其作为一笔活的遗产,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咀嚼其中的精神与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4692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