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97-02
  
  
   心理护理在献血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到血液质量,同时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无偿献血者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及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心理状态差别很大。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对每一位献血者做好心理分析。要从填写健康征询表入手,对献血者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调动无偿献血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对无偿献血者最佳的护理效果。现对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简述如下: 如果我哪里做的不好请多担待
  1恐惧的心理
   恐惧与紧张是第一次献血者最常见的。我们发现并不是文化层次越高对献血的恐惧程度就越小;从性别上看对献血的恐惧程度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年轻人高于成年人。在献血过程中采血护士可选择与献血者身份相适应的话题和符合心理学护理规范的态度、语言和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献血者的感受和认识,消除其恐惧心理,最大可能地保证顺利献血。
   1.1文化程度高者这个群体对献血的安全、献血对自己身体的影响更多存有疑虑。他们过多的顾虑于采血的环境是否安全,采血的用品材料是否无菌,献血后是否影响健康。针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在采血前简要地向他们讲解必要的献血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清楚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次献血量在献血法规定的范围内的献血是绝对安全的,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能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降低血脂、预防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只会对健康有益。而我们的献血车按要求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一次,采血用品均为国家卫字号批准的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安全可靠。
   1.2文化程度较低者这个群体对献血的恐惧与紧张反而越小。他们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自己身体好 ,献点血没什么。并没有过多的顾虑和疑虑,其实他们对献血常识知道甚少,他们献血的初衷只是力所能及地做点善事。我们对这个群体,更多的是除讲解献血常识外,还要更多的提示他们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 ,并肯定他们的献血行为是高尚的,也是自身价值的社会体现。
   1.3从性别上我们发现恐惧与紧张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女性比男性忍受力较强的缘故。我们要更多的鼓励男性勇敢些,向身边伟大的女性学习,战胜自己,献血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从思想上放松,消除恐惧与紧张,勇敢尝试第一次。
   1.4年轻人的恐惧与紧张高于成年人年轻人高于成年人可能源于成年人的经历及承受能力。年轻人承受能力较脆弱,而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较强。对于年轻人我们要侧重于鼓励,提高其自信心。针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向其讲初次献血的恐惧与紧张也是很正常的。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和疑虑,相信自己能行。我们的医护人员在采血中与其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了血。
  2紧张与不安心理
   常见于第一次献血失败的献血者。他们害怕再次献血的失败,针对这种心理,我们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提高其自信心。对献血过程中个别有轻度不适的献血者多使用安慰性语言,消除献血者的焦虑和不安,增强对献血的信心,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并随时解答其提出的疑问,以消除存在的担心心理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采集状态。
   2.1由于第一次献血过度紧张,我们不要老告诫他不要紧张,那样反而会提示了他,使其更紧张。我们在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关心和悉心照料,温馨适宜的话语,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献血者尤其是首次献血者的精神压力,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性的风险,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献血者以心理支持,改善其情绪。
   2.2由于血流速慢带来的烦躁与不安,造成献血失败的,我们要耐心帮其分析原因。流速过慢原因有多种:其一,过度紧张会使血管收缩,特别是冬天,在采血前要注意放松就可以了;其二,血管太细,流速慢,我们要与其讲明因本人的血管太细流速慢这很正常;其三,平时饮水太少,血液的粘稠度过高都可影响血流速,我们要告知献血者献血前最好适量饮点水。
   2.3采血不顺,二次进针, 造成二次进针的比例是极少见的,我们力求100%的一次采血率,穿刺时采血者神态要从容自若,手法要稳、准、快。采血过程中采取让献血者看电视节目、听轻音乐等方法,并辅以相应的服务,有意识地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
   总之,献血工作是一个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对于消除献血者心理障碍,降低因紧张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具有明显效果。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也使我们无偿献血的服务得到了升华,为再次献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扩大、稳定献血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8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