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病毒复制,控制乙肝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邬祥惠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在医学界达成的共识是:运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以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目的是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等重型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毒复制是乙肝发展的根源
乙肝患者肝脏的损伤程度与其体内血液和肝脏中活跃的病毒数量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而且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因乙肝发病原理系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对病毒攻击,发生肝细胞破坏,使肝功能损害。由于慢性肝炎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和功能不全,不能通过体内抗体去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致使乙肝病毒持续复制,造成病情迁延或进展,故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关键在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核苷类似物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恩替卡韦(博路定)为一种新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是环戍酸鸟苷类似物,可强效选择性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启动、逆转录负链的形成以及乙肝病毒DNA正链的合成这三个病毒复制主要阶段均有明显抑制,是核苷类药物中抑制病毒能力最强的药物。目前3项有关恩替卡韦的大型、多中心长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病人来自全球五大洲,共计1600多例。一组报道181例拉米夫定治疗无效或有YMDD乙肝病毒变异株者(87%)分为4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三种剂型和拉米夫定治疗,然后监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乙肝病毒DNA水平和YMDD变异。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无效或有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用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有明显抑制效果,且无新的变异株发现、无明显副作用,是安全有疗效的抑制乙肝病毒新药。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西药抗乙肝病毒药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这两大类。从抑制病毒机制来看,干扰素类药物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核苷类似物是直接作用于乙肝病毒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两者对乙肝病毒的抑制机制不同,但目的都是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的产生,来控制慢性乙肝病程的进展,提高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两大类药也存在一定不足。长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1年时的有效率为30%~40%,但治程中有发热、乏力、关节酸痛等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常用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乙肝病毒DNA转阴的效果较好,但长期应用,耐药率较高。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低,治疗1年时的耐药率为0,3年时约为11%,但少数病人有一定的肾毒性反应,长期应用宜定期作肾功能检查。乙肝新药恩替卡韦以其安全性和高效性,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它的耐药发生率很低,但由于是在中国新上市的药物,它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医学观察。因此,医生和患者在确定和探讨治疗及用药方案时,都应全面考虑各种药物的优缺点,选择最佳的控制乙肝病情的方案,尽快恢复乙肝患者的身体健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1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