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内分泌糖尿病科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为90.91%,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1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56
  糖尿病发生在60岁以后或在60岁之前已发病并延续到60岁以后的群体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1]。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记忆力减退、伴随多种疾病等是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该疾病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各种机能开始衰退,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并伴有多种疾病,且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不明显,因此,极易被其他疾病掩盖[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对治疗效果的担心和经济负担等,使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3]。本研究中,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科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60~86岁,平均(67.24±1.39)岁;病程1~18年,平均(10.54±2.71)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60~85岁,平均(67.49±1.13)岁;病程1~17年,平均(10.10±2.8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提醒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并对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向患者普及老年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叮嘱其定期做身体检查。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提出问题 对患者的病情、家庭、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解,结合其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日常饮食习惯、心理状况以及目前所存在的现象等,提出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1.2.2.2 查阅资料,制定方案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MEDLINE)及电子图书阅览室进行文献检索,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将所得结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预见并有效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1.2.2.3 实施方案 (1)环境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定期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 ℃左右,避免阳光直射。提醒患者家属或其他探病者在说话时适当控制音量,使患者有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另外,定期对病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热水供应,定时对患者的床单、被褥进行更换。(2)健康宣教。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其各个体征变化进行记录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普及糖尿病知识,如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教会其如何识别血糖水平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以及正确认识糖尿病,避免其因相信不诚广告而对患者采用偏方、秘方等情况。(3)心理护理。治疗糖尿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且由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患者极易出现恐慌、失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其子女大多数因为忙于工作而缺少陪伴他们的时间,使其产生孤独感。护理人员应把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主动友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使患者感觉到温馨,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并积极配合治疗。(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指导患者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止用药。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于早餐前0.5 h口服。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适症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服用后常有腹部胀气等症状。瑞格列奈(诺和龙)应餐前立即服用,不良反应极少,但不进餐不服药。噻唑烷二酮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和肝病者不用或慎用。(5)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定时定量原则,加强患者的自我控制意识,注重一日三餐蛋白质和热量的搭配。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应该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通常将每天的热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三餐中。患者血糖较平稳时,指导其食用柠檬、苹果、草莓、猕猴桃等含糖低的水果。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还可指导患者做适当运动,既能降低血糖,还能提高身体素质。
  1.3 血糖控制标准
  经护理,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血糖波动幅度小,且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为优;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血糖虽存在波动但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良好;血糖和并发症均未得到控制,甚至病情加重为差[4]。优良率=(优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又称实证护理[5-6]。该护理改变了以往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把准确、慎重的临床研究数据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护理知识和护理管理得到提高。循证护理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分析,提出问题,并查阅文献,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护理方案[7]。有效的医学数据、医护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患者的愿望是循证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循证护理运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对患者的环境、健康知识、心理状态、用药、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促进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命令与服从是传统护理的主要特点,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意愿,改善了医护关系之间的协调性[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琴.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9(30):152-153.
  [2]李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71-72.
  [3]林兰芬.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7(12):158-159.
  [4]方美茹.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4223-4224.
  [5]胡芳英.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2):42-44.
  [6]刘中伏.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9):185-186.
  [7]郑玲玉.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2):185-186.
  [8]孙晓芳.循证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54-55.
  (收稿日期:2015-05-21) (编辑:金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719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