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定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45例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法作相应检查,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则作为观察组。比较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对照组与健康体检组D-二聚体水平指标差异较小(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显著高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標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前言:肺癌是一种病死率高且隐匿性较强的肿瘤科常见疾病,百分之七十五的该病患者诊断期间病程已进至中晚期,无法接受早期最佳治疗,临床上针对该病有效的检测方法较为关键[1]。有研究表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预后及病情变化联系紧密,因此本文探讨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01-14日至2018-12-10日收治的健康体检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计145例,按疾病类型分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4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则作为观察组(60例)。观察组年龄34-68岁,平均为(56.34±5.17)岁,对照组36-69岁,平均为(56.45±5.26)岁,健康体检组34-65岁,平均为(56.21±5.49)岁。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大于二十岁,且小于七十岁者。②145例纳入人员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同一时间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患有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其它恶性肿瘤者。②依从性极差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手术者于手术前后两周,化疗者于化疗前后两周期分别作空腹无菌采血操作,主要抽取患者五毫升外周静脉血并予以抗凝处理,全血和抗凝剂比值为9:1。后应作离心操作,维持十分钟,每分钟三千转,分离完成后应于两小时内完成相应检测[2]。应用D-二聚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以酶标仪为准,监测波长值是492纳米,具体操作按该吸附法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试剂盒生产厂家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D-二聚体值小于等于0.3mg/L时视为其正常值,若大于正常值则可判定其呈阳性[3]。
1.4 观察指标 观察测评对照组、观察组及健康体检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上,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用“ ”的方式表示(t验算);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及健康体检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
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为(0.27±0.04)mg/L,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为(1.84±0.35)mg/L,健康体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为(0.22±0.02)mg/L,通过以上指标可知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健康体检组且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健康体检组D-二聚体水平指标则差异较小(P<0.05)。
2.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组织学类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
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显著高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前者指标为(2.42±0.45)mg/L,后者指标为(0.92±0.27)mg/L,而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基本无差异(P>0.05)。
3 讨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一种人体内纤溶亢进分子与高凝状态标志物之一的反映纤溶酶与凝血酶生成的唯一指标,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自身肿瘤细胞放出促凝物质引发凝血级联反应,进而造成凝血酶产生[4],形成纤维蛋白,是其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主要因素,凝血酶、纤维蛋白可对患者正常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促使患者肿瘤转移及生长。有研究表示前列腺癌、直肠癌及肺癌等肿瘤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调,该指标中肺癌患者水平明显较良性肿瘤者更高,晚期肺癌患者较早期肺癌患者更高,且均有较大差异。与上文结果一致,本次研究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指标显著高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通过结果对比亦能证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的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相关检测评估,可实时对患者病况程度进行反映,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等,并对其复发性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胡国栋,王亚勤,方良伟,王红英,胡海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6,38(21):3234-3236+3240.
王佳丽,袁开芬,张洪鹏.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肺栓塞发生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08):849-852.
李夏平,张克波.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0):1162-1164.
臧玉芹,贺丽亚,张洪珍,谷守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24):3713-3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