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遵守“随机数表法”将我院选取的1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CT检查的对照组和MRI检查的观察组(选取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各65例。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0级、Ⅰ级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级别诊断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和骨髓水肿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高于观察组,P<0.05;而两组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CT;MRI;强直性脊柱炎
  【中图分类号】R55.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02
  前言
  为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现对我院1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2组患者均符合AS临床诊断标准且可顺利完成影像检查,排除孕妇及精神障碍患者。
  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21-50)岁,平均(28.88±7.25)岁。
  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2-50)岁,平均(28.76±7.18)岁。
  对比本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CT(飞利浦Ingennity Core 128):头部进入,自髂嵴上缘至耻骨下缘,按照检查结果判断病情。CT参数:矩阵(512×512),螺距(1.0),准直(0.6mm),使用飞利浦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骶髂关节状况,并采用MPR进行多方位观察,适时调整窗位和窗宽[1]。
  MRI(GE Signa HDi 1.5T):检查方法同CT,矩阵(256×256),层厚(4mm),房间距(0.5-1.0mm),常规脂肪、横断面抑制采用SET1WI(TR500ms,TE15ms)、(FSE)T2WI,TR5000ms[2]。
  1.3 观察指标
  CT分级标准:检查结果正常为0级;骨关节面毛糙,轻度骶髂关节炎为Ⅰ级;骨关节面硬化和侵蚀,轻度骶髂关节炎为Ⅱ级;关节间隙改变,活动受限,中度骶髂关节炎为Ⅲ级;严重关节强直,重度骶髂关节炎为Ⅳ级。
  MRI分级标准:检查结果正常为0级;软骨局限性硬化,骨髓脂肪局限性堆积,侵蚀数量少于2处,轻度骶髂关节炎为Ⅰ级;软骨中度硬化,骨髓脂肪中度脂肪堆积,侵蚀数量超过2处,轻度骶髂关节炎为Ⅱ级;软骨严重硬化,脂肪普遍堆积,活动受限,部分关节存在强直为Ⅲ级;严重关节强直,重度骶髂关节炎为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17.0版本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模式;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形式,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级诊断。详见表1:
  3 讨论
  AS患者早期症状为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僵硬等,目前临床诊断多采用放射性诊断,CT和MRI已成为AS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AS患者应用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
  检查结果显示,MRI检查的观察组在0级和Ⅰ级诊断中诊断率高于CT检查的对照组,P<0.05。可见,MRI无放射性,分级诊断优于CT检查。此外,MRI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和骨髓水肿检出率高于CT,P<0.05;而CT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高于MRI,说明CT检查空间分辨率更高,两者均可进行诊断,但MRI可作为优选[3]。
  综上所述,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进行检查,可提高病情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蔡长寿,冯丰坔,邱波,等.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32-1135.
  王善良,张超.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12-114.
  周春山,黄燕.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7(A02):1003-1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