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16排CT检查, 并且进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手术治疗, 记录16排CT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手术及MRI证实, 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脱垂游离型患者16例, 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经过CT诊断, 膨隆型患者21例, 诊断符合率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28/30);脱垂游离型患者15例, 诊断符合率为93.75%(15/16);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 诊断符合率为100.00%(8/8);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74%(72/76)。结论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可重复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16排CT;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33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与职业、遗传等因素有关,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椎部疼痛、腿痛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能够导致患者无法站立,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并压迫刺激局部神经以及腰椎纤维环受损而导致的一种疾病[2]。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其中CT和MRI在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因此, 本文主要探究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6例, 年龄28~68岁, 平均年龄(48.36±7.69)岁, 病程0.2~6.0年, 平均病程(3.56±1.20)年;女30例, 年龄29~69岁, 平均年龄(49.88±7.11)岁, 病程0.3~7.0年, 平均病程(3.87±1.68)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麻木和腿痛等癥状;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实验。排除标准:①排除妊娠期妇女;②排除哺乳期妇女;③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查, CT仪器均为飞利浦公司提供, 型号为Brilliance 16排,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腿部适当弯曲, 使用软枕垫高臀部, 设置CT仪器相关参数, 视野(FOV)=250 mm, 矩阵=512×512, 层厚=1.0 mm, 间隔=1.0 mm, 螺距=0.8, 扫描过程中应与患者的椎间隙尽量保持平衡, 并于患者的L3椎体椎弓开始进行平扫, 扫描至S1椎体椎弓上缘, 先进行平扫, 后进行轴位扫描, 并对患者进行多平面扫描, 获取患者的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并将数据返回工作站进行处理,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范围根据软组织窗进行测定。经过检查后, 患者均行MRI检查以及手术治疗。
  2 结果
  经手术及MRI证实, 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 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脱垂游离型患者16例, 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经过CT诊断, 膨隆型患者21例, 诊断符合率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28/30);脱垂游离型患者15例, 诊断符合率为93.75%(15/16);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 诊断符合率为100.00%(8/8);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74%(72/7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部位主要位于L4~5~S1椎间隙之间, 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90%以上,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多与患者的职业特点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但中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主要是由于中老年患者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性改变, 使得腰椎间盘的承受能力不足时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能够使患者的腿部以及坐骨神经受到累及, 能够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5]。
  腰椎间盘突出根据定理可将其分为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以及膨隆型, 不同类型突出症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 在临床诊断中应对其进行有效区分[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16排CT进行检测, 16排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能够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有效检查, 并能够清楚地显示骨性椎管、椎间盘以及黄韧带的病变情况, 对患者的腰椎部进行三维重建扫描, 获得清楚的图像, 能够对患者多个椎间隙病变进行有效判断, 并具有操作简单、检查准确率高、无创性等优点[7-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经手术及MRI证实, 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 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脱垂游离型患者16例, 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经过CT诊断, 膨隆型患者21例, 诊断符合率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28/30);脱垂游离型患者15例, 诊断符合率为93.75%(15/16);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患者8例, 诊断符合率为100.00%(8/8);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74%(72/76)。李伶娟等[10]在探究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研究中指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94.74%, 与本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诊断符合率较高, 能够对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有效分型, 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庞勇, 何崇保, 杨平, 等. 回顾性分析16排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 医学综述, 2014, 20(9):1678-1680.
  [2] 余松. 16排CT应用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31):190.
  [3] 周志宏.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5(3):78-79.
  [4] 熊建军. 16 排 C T 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9(9):81.
  [5] 赵德祥.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6):355-356.
  [6] 邹贵平. MRI与CT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7):124.
  [7] 张丽娟.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2):9-10.
  [8] 廖建军.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 33(3):74-75.
  [9] 牛学明, 王付启, 张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与MRI影像的比较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2):24-25.
  [10] 李伶娟, 王婷伟, 张珊珊, 等.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研究.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6, 10(1):63.
  [收稿日期:2018-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