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适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面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并且按照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将先行入院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将后续入院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从日常生活能力上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优化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效果
随着近几年来基础性疾病发生率的提高,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越加频繁。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急性脑部疾病,其具有发生突然、病情进展快且相对复杂、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等多种特点。在发生后,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这种疾病在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期相对较长,其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脑部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还没有恢复,这就会出现其他并发症。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在发生后,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甚至是认知功能都会受到限制,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相对较差。而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在临床上,基本无特效治疗方案,只能通过药物干预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辅助其他干预措施,来恢复肢体功能。在中医研究的深入之下,部分临床工作者提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并将其落入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面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并且按照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将先行入院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52岁,平均年龄(62.30t2.65)岁;将后续入院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大的77岁,年龄最小的51岁,平均年龄(62.38t2.51)岁。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在治疗后出现偏瘫现象;
(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与精神性疾病,能够配合临床工作开展;
(3)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其主要选择氯吡格雷、灯盏花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当的进行药物调整。如患者存在水肿,可加入20%的甘露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在给药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以起坐训练、行走训练、关节训练等内容为主。
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其主要内容为:取患者健侧侧卧位,根据其偏瘫的具体类型,来选择穴位。在穿刺前,需要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消毒,并且取双侧穴位,以平补平泻的方式进行。根据患者的主诉来选择进针的深度,以达到刺激的目的,又能够保证患者可接受。留针30-40min。连续施针8d。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对照组一样,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
1.3评价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一一NHISS评分量表,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估,其总分10,分值越高则患者的神经状况越差。同时,采取我院自制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调研表对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总分25,分值越高则患者能力恢复越好。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层。
(1)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85%以上,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则认定为显效;
(2)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30%-85%,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则认定为有效;
(3)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无变化,则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其中,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男女患者比例、治疗总有效率等数据以率(%)表示料,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从日常生活能力上来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这种疾病在发生后,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较大的威胁,在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可以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存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临床调研中,约有35%左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都会发生偏瘫。所谓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脑部出现血管狭窄或者阻塞的现象,从而出现供血供氧缺失,诱发局部脑组织坏死。而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则是指在局部脑组织坏死时,个体的部分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肢体、语言或者思维方面的缺失,且范围相对较广。这种疾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从而导致其日常生活受限,生存质量相对降低。
对于这类疾病,临床多使用改善脑血管类药物,以恢复局部脑组织的角度来促进偏瘫的恢复。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种方案的效果较差。甘露醇、氯吡格雷、灯盏花素注射液等药物,作为临床常用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治疗药物,效果不甚理想,不符合现代医学的具体要求。在中医研究越加深入的今天,部分医院提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这种治疗方案以常规药物和功能训练为基础,患者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和肌肉都得到一定的恢复。而针灸是在患病早期,以针刺的方式,来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从而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血流量增大,大脑细胞兴奋恢复,功能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优化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