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误诊33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总结其误诊原因。 方法 对本院33例早期误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及误诊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 找出其误诊原因, 并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误诊原因:①对患者既往史重视度较低;②无特异性症状或特异性症状不显著;③神经系统检查不严格;④影像学检查理解或运用不恰当;⑤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小等。33例患者在确诊后经过治疗, 25例患者好转, 4例患者病情加重, 4例患者死亡。结论 临床中为避免误诊, 对于脑部疾病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 应该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 同时应结合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怀疑后循环脑缺血患者均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 以避免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漏诊或误诊。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误诊;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11
后循环脑梗死是一种发生在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严重疾病, 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后循环脑梗死近年来在临床中很多见,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 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后循环脑梗死在临床中的误诊率较高[1], 从而影响溶栓治疗的时间和效果。选取本院33例早期误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及误诊诊断等资料, 来分析总结其误诊原因, 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33例早期误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 女12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62.49± 7.18)岁。其中, 有8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史, 6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病史, 8例患者合并有房颤病史, 5例患者合并有脑梗死病史, 4例患者为饮酒后发作。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17 min~14 h, 有27例患者在发病6 h内来本院就诊。
1. 2 方法 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 总结误诊原因及预后情况。
2 结果
1. 1 临床表现 33例患者临床表现分别为头痛、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偏盲、肌张力下降、呼吸改变、血压改变、颅神经损害、肢体乏力、病理征阳性。见表1。
2. 2 误诊结果 分别有1例患者误诊为心脏骤停和脑炎, 分别有2例患者误诊为酒精过量, 梅尼埃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分别有3例患者误诊为高血压脑病和脑动脉硬化, 19例 患者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见表2。
2. 3 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均在接诊24 h内做了头颅CT平扫检查或MRI检查, 33例患者中小脑梗死最多, 占33.33%。见表3。
2. 4 误诊原因 ①对患者既往史重视度较低;②无特异性症状或特异性症状不显著;③神经系统检查不严格;④影像学检查理解或运用不恰当;⑤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小等。
2. 5 预后情况 33例患者在确诊后经过治疗, 25例患者好转, 4例患者病情加重, 4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后循环脑梗死通常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引起的中、小梗死[2]。后循环脑梗死在临床中的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 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 包括昏迷、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跌倒发作、眩晕、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等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 发病率高达90%。后循环脑梗死常由于椎基底动脉或其分支堵塞所引起[3], 与其他的梗死相同, 早期溶栓治疗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后循环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较为复杂, 其梗死恶化过程较为隐匿, 因此在临床中极容易发生误诊[4]。
本次研究分析3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如下:①对患者既往史重视度较低:在本次研究中, 有8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史, 6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病史, 8例患者合并有房颤病史, 5例患者合并有脑梗死病史, 上述疾病都为诱发脑梗死或脑梗死复发的高危因素, 应该在临床中引起重视。同时, 患者合并高血压, 以血压升高、头痛、视物模糊等发病时, 还应与高血压脑病进行鉴别。②无特异性症状或特异性症状不显著:眩晕和呕吐是后循环脑梗死尤其是小脑梗死的主要表现, 但是这些临床症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中更为多见[5], 本组3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有19例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若症状较轻或有脑动脉硬化史的患者还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 若患者单纯表现为眩晕呕吐, 无其他特异症状, 也易延误诊断时间。③神经系统检查不严格:小脑病变较为显著的神经系统体征有肌张力下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6, 7], 脑干病变主要的体征有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等, 若神经系统检查不严格不细致, 或者患者合作度低, 则很有可能会遗漏这些体征, 因此临床中应细致檢查。④影像学检查理解或运用不恰当:本组患者有12例接诊后进行了头颅CT平扫检查, 未发现异常, 此外有1例患者经过MRI检查, 被诊断为脑炎。⑤其他因素:有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神经内科医师较其他内科医师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 患者若首诊科室不是神经内科, 则很容易延误诊断。
综上所述, 临床中为避免误诊, 对于脑部疾病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 应该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 建议患者去神经内科进行首诊, 在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对每一种疾病引起重视, 同时应结合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怀疑后循环脑缺血患者均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脑干薄层扫描、MRI, 以避免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漏诊或误诊, 及时明确诊断, 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
[1] 史壮宏, 信宏, 李浩, 等. 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介入治疗22例临床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4):358.
[2] 苏镇培, 黄如训. 急性脑梗塞临床分型、分期治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8, 24(1):63-64.
[3] 王状状, 李常新, 张晓芳, 等. 基于影像学诊断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6, 10(15): 2259-2263.
[4] 刘翠芬. 后循环脑梗死误诊病例汇总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2):184-185.
[5] 冯纪涛, 贾振宇, 黄德健. 4例围生期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误诊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 14(1):74-76.
[6] 肖章红, 丁立东, 茆华武, 等. 缺血修饰蛋白、微小核苷酸-126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6-11.
[7] 陈瑜. 12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误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94-95.
[收稿日期:2018-1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