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对有吞咽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影响。方法:将72例入组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驱铜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15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有显著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灸;吞咽治疗仪;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铜代谢障碍导致脑基底节变性和肝功能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患病率为0.5/10万~3/10万,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环、精神症状等[1]。其中吞咽障碍是常见表现之一,为咽喉肌、舌肌肌强直所致,亦可因广泛神经损害致锥体束受累出现假性球麻痹所致。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易于发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运用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37岁,平均年龄24.9±9.2岁;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5-39岁,平均年龄25.3±9.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标准[2]:存在肝脏损害症状和(或)临床表现并符合以下至少两点:①阳性家族史;②铜蓝蛋白<0.2g/L;③肝铜>250μg/g(干重);④角膜K-F环阳性;⑤24小时尿铜>1μmol/24h;⑥青霉胺激发试验阳性。洼田饮水试验评定≥ 3 级。
1.3 排除標准
①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存在癫痫,且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③吸入性肺炎感染没有控制者;④对针刺不能耐受者;⑤患者及家属未同意本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低铜高蛋白饮食、综合排铜的药物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
对照组配合针灸治疗,取风池(双侧)、廉泉、合谷、翳风(双侧)、金津、玉液、人迎、完骨、地仓、通里、水沟、通里(双侧)、内关等穴。根据不同穴位采用提插捻转泻法或补法、雀啄法、三棱针点刺等。有些穴位得气后即出针,有些留针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15天。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治疗。操作方法:将电极板正极放在第7颈椎处,负极放在颌下与环状软骨之间,用松紧带固定。根据菜单选择刺激,强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够耐受且出现肉眼可见的吞咽动作为宜。刺激同时让患者自行做吞咽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15天为1疗程。
1.5 评定方法
1.5.1 吞咽功能评定采用洼田饮水试验[3]
患者取坐位,按其习惯饮30ml温开水,观察饮水状况及所需时间。评定标准: 1分,在5s内,1次饮完,无呛咳、停顿;2分,超过5s,1次饮完;或2次饮完,无呛咳、停顿;3分,1次饮完,有呛咳;4分,2次及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5分,常有呛咳,难以全部饮完。≥3 分确定为吞咽障碍。
1.5.2 疗效评定 痊愈
吞咽障碍基本消失,或饮水试验评定1分,且营养状况良好,无并发症;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分以上;有效:吞咽障碍有所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分;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饮水试验评分无变化。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9.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射,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正常的吞咽动作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第Ⅴ、Ⅶ、Ⅸ、Ⅹ、Ⅻ对脑神经及颈丛共同参与完成,包括5个阶段,即认知期(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吞咽障碍的发生,不仅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还可以因食物误入气管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
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包括:吞咽功能训练、行为治疗、电刺激治疗、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电刺激治疗因其副作用小,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经电刺激产生的肌肉力量、耐力和协调性均表现出明确的正向训练效应,其生物学效应表现在:增加肌肉收缩蛋白的容积;增加氧化过程中酶的含量;增加内质网数量和体积;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使肌肉具有更好的氧化能力和维持能力,达到锻炼效果的最佳化,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Vocastim 吞咽治疗仪治疗有效的理论基础,就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的双向性,一方面电流可以使神经、肌肉去极化,在肌肉收缩的同时协助完成吞咽,从而防止肌肉萎缩;另一方面可通过舌咽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神经反射作用于大脑,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吞咽区域在结构和功能上重建[5],帮助吞咽功能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配合吞咽治疗仪可以很好的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同时因其安全有效、易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9.
[2]Dhawan A,Taylor RM,Cheeseman P,et al.Wilson’s disease in children:37-year experience and revised King’s score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J]. Liver Transpl, 2005,11(4):441-448.
[3]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17.
[4]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0.
[5]黄葵,郭蓉,千林.低频电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279-280.
作者简介
刘倩(1987-),女,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