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32.6%的临床治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单独西药治疗治愈率更高,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西医;治疗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乳汁淤积、排入不畅以及致病菌侵入乳管,影响淋巴管和乳腺小叶而引起的乳腺炎症[1]。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大小不等的硬结、肿块、皮肤红肿、全身发热等症状。此病严重影响患者产后哺乳质量和产妇身心健康[2]。临床必需要给予及时的治疗干预,保证产妇顺利产奶。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联合中医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选取92例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間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实验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52±1.06)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4.21±0.41)d;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05±0.45)岁;病程1-11d,平均病程(5.46±0.34)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均没有显著的不同,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诊断标准
  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乳腺红肿疼痛,全身发热,乳汁不畅,或乳头溃烂,舌红或舌苔黄;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辨脓熟:高热不退、炎症局限,局部有波动,或者用针吸乳汁有脓;彩超提示乳腺内有液性暗区域,同时可以依据脓肿情况协助诊断脓肿位置,提示排脓深度。
  1.3 方法
  首先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无青霉素过敏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直接静脉滴注抗生素,连续应用3d;症状轻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先锋6号进行治疗,3次/d,0.5g/次,连续服用3d。同时治疗期间禁止哺乳。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中药方剂:连翘、蒲公英、金银花各15g,陈皮、野菊花、栀子、柴胡、黄芩、天花粉、瓜蒌各10g;高热加30g生石膏煎服;恶露不尽者加15g益母草,大便干燥者加10g熟大黄,气虚加15g党参,血虚加10g当归、10g白术;1剂/d,水煎2次,连续服用3-7d。另外,配合乳房按摩进行辅助治疗,在有硬块的部位按摩至乳汁排出,2h/次,按摩后用金黄膏外敷,1次/d,连续敷贴3-7d。如果患者乳头伴有溃烂,外用黄连膏,1-2次/d,连续敷贴3-7d。
  1.4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等症状均消失,排乳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变软、变小,而且疼痛感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乳房疼痛和肿块没有很大变化,排乳也没有发生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软件实施处理,有关计数资料均采用“率”表示,数据的检验均采用X2,若有P<0.05,则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32.6%的临床治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由于细菌侵入乳腺导致的一种急性化脓性乳腺疾病,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糖球菌,单独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欠佳。近几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逐渐从中医的角度研究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期望从中医方面提高此病治疗效果[3]。中医认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属于“外吹乳痈”范畴,主要病因包括饮食不节、肝气不舒、胃热风邪,邪毒入侵等导致乳汁淤积,引起乳络闭阻,气血瘀滞,导致腐肉酿侬而产生乳痈,而乳汁淤积是导致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通常情况下,初产妇出现乳头破损、乳络不通等情况时,因为害怕疼痛不愿意哺乳,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汁淤积,进而化热酿脓,形成乳痈。妇女的乳房属胃,乳头属肝[4]。生产后由于失血过多,肝失所养,如果这时产妇心情郁结、肝气不畅,则肝之疏泄不舒,导致乳汁分泌失调;或者是由于产后产妇饮食不节,胃中积热严重,则肝胃失和,导致乳汁、乳络不通,气血瘀滞,最终形成乳痈[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乳汁淤积是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出现的前提条件,而肝胃郁热是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西医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具有抗感染、抗菌作用,中医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主要以清热解毒、疏肝清胃、消肿散结为主,从而达到消除炎症,乳汁通常的目的。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西医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到抗菌、抗感染的作用;中医采用中药方剂和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乳汁逆流,病情好转后可以继续哺乳。中医内治可以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凉血的作用,青皮、柴胡疏具有解郁退热、理肝舒气的作用;瓜蒌具有消肿散结、清热化痰的作用;连翘、黄芩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栀子、天花粉、陈皮等具有活血通络、散结等功效。中医外治方面主要采用敷贴按摩的手法,按摩的主要功效是通郁散结,消肿活血,从而达到散结理气。通络通乳的作用。按摩时必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时机,延误时机容易形成脓肿,脓肿形成后腰行切开引流,而且容易形成脓毒血症,治疗难度比较大。所以,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必须要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愈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32.6%的临床治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相比西药单独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乳腺炎郁乳期进行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再配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效缩短病程,阻止乳腺炎的进一步发展。可见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臻,祝东升,赵立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郁滞期乳腺炎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09):1315-1318,1322.
  [2]丁志明.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04):431-432.
  [3]段翠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56例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08):780-782.
  [4]倪毅,殷飞,薛博瑜.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9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03):220-222.
  [5]张彩芬,许兰芬,王伟明.大黄加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8):1952-19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