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于出生后3~20 d行听力障碍初筛,其中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筛查出双耳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为未通过组。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比较三种筛查法在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初筛、复筛中的通过率。 结果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P<0.05)。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P<0.05)。 结论 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
[关键词]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为人类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亦是致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2‰,而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明显提升,达2‰~4‰[1]。既往文献证实,产程过长、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过高、极低出生体重兒等均为影响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2-4]。故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情况进行及早筛查,有利于听力障碍的及时发现和干预,对婴幼儿时期语言发育,减少听力障碍致残率具有积极作用。2007年,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出台了诊断与干预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指南,推荐对NICU新生儿进行单独的听力筛查及联合听力再筛查方案[5]。现阶段,针对普通新生儿进行单项筛查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技术检测是国内、外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国内针对NICU新生儿通常采取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检查。我院重点探讨并比较了单独采用TEOAE技术、AABR检查法与联合筛查的检出率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佳木斯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含有1种以上听力损害高危因素;(2)病情稳定,允许行听力筛查;(3)后期能够按时随访;(4)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其中双耳TEOAE技术检查法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置为未通过组,未通过组中男102例,女51例;初筛时间出生后3~20 d,平均(6.46±1.25)d;类型:胎儿宫内窘迫15例、出生时窒息14例、高胆红素血症33例、母孕期感染7例、早产低体重1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7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肺部疾病28例、颅内出血2例、其他10例。双耳TEOAE技术检查法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通过组中男107例,女52例;初筛时间出生后3~20 d,平均(7.50±1.31)d;类型:胎儿宫内窘迫16例、出生时窒息14例、高胆红素血症32例、母孕期感染8例、早产低体重1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肺部疾病32例、颅内出血2例、其他1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分别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初筛及复筛均采用丹麦尔听美公司生产的耳声发射仪。测试前对新生儿外耳道进行有效清洁,两耳分别测试,两种筛查法均在睡眠状态下操作,保持筛查环境安静,噪声控制在40 dB以下。其中,TEOAE:刺激声采用疏波短声,脉冲密度为80 us,非线性给声测试频率为1.5~4.5 KHZ。刺激强度为70~84 dB SPL,筛查结果由仪器自动分析判定“PASS”通过,“Refer”为未通过。AABR:使用德国麦科公司MB11型听觉脑干反应自动测试仪进行测试,短声刺激频率14次/s,信号叠加2000次,声强为35 dB nl,由系统自动判定结果,显示“PASS”通过,“Refer”为未通过。
1.3 观察指标
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任一项不通过则评定为该耳未通过筛查,任一耳的TEOAE技术检查法或AABR检查法不通过即判断为该新生儿未通过筛查。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统计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时三种筛查法检测通过组与未通过组的通过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通过率比较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未通过组与通过组不同时间、不同筛查方法通过率比较
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时,通过组采取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时,通过组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和AABR检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均高于未通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听力障碍为新生儿可筛查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资料显示,对有NICU住院史的新生儿,因其围生期存在以神经性听力损失为主的高危因素,因而听力障碍发生率普遍高于普通新生儿,且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时间不确定、发病类型多样,听神经、进行性和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发病几率普遍较高,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6-8]。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诊断、及早确诊、及早干预是降低听力损失残疾程度的重要环节,而寻求更有效、能够快速诊断新生儿听力缺陷的筛查法和模式成为了耳鼻喉科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
TEOAE技术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具有测试简便、灵敏度高等优势[9]。但新生儿哭闹、耳道内残留有羊水、外耳道中残留有胎脂或者存在环境噪声时,该筛查法不通过。此外,该筛查法仅能对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进行反应,如听力损伤发生于耳蜗后,此种筛查结果则会显示正常,造成漏诊,即出现假阴性[10-11]。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其疾病不但会损伤耳蜗毛细胞,而且还有可能对听力神经甚至听觉中枢产生损害,而采取TEOAE技术无法筛查出来,因而TEOAE技术存在局限性。AABR检查法主要利用短声刺激引起听神经、脑干各级神经发生反应,能够直接反映整个外周和中枢的听觉通路,因而可对耳蜗后病变所致听力障碍进行直接检出,有效减少漏诊率[12]。但AABR检查法只能对整个外周中枢的听觉通路正常与否进行筛查,无法筛查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因而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13]。而将TEOAE技术检查法与AABR检查法相结合,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利于提高听力筛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及早检出听力障碍部位,有效提升检出率[14]。
本研究中,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復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提示,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未通过的新生儿病例更多,能够显著降低筛查假阳性率,该结果基本与既往文献[15]报道吻合。
由于两耳受不同中枢系统控制,因而新生儿听力筛查左、右耳通过率可能存在差异,尤其在男性及病理状态时更明显,为了减少偏倚,本次研究将初筛双耳结果一致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按初筛TEOAE技术法检查双耳通过者设为通过组,未通过者设为未通过组,结果显示,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提示,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进行初筛检查未通过的高危新生儿应作为听力受损的重点筛查对象,严格做到定期随访以提升检出率。此外,对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进行初筛检查通过者,仍然需要定期随访,以及早发现蜗后性耳聋及迟发性耳聋,以避免高危新生儿中严重耳聋的漏诊的发生,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单一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或AABR检查法进行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均会存在遗漏,而将两者联合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能够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通过追踪复查、定期随访,能够显著提升耳聋检出率,对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积极意义,更利于减少高危新生儿听力损失致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凌琴音,李茂清,徐碧红,等.78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3):280-282.
[2] 王春芹,任香娣,吴长珍,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7):42-44.
[3] 王莹,袁玲,关兵,等.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DPOAE和AABR联合复筛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5):468-471.
[4] 王晓丽,吴丹,李丹慧,等.3371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6):692-697.
[5] 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Year 2007 position stat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J]. Pediatrics,2007,120(4):898-921.
[6] 胡海利,李卫东,邵子瑜,等.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耳聋基因与AABR联合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6):579-582.
[7] 梁佳,邹彬,王冰,等.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4):1931-1932.
[8] 章雪芹,顾春丽,陈澄,等.DPOAE+AABR联合筛查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4):397-399.
[9] 史冬梅,益欢欢,史霞,等.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使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临床意义[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16(2):199-204.
[10] 姚聪,胡艳玲,周爱芬,等.武汉市部分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1):5-7.
[11] 肖志勇,陈文倩,苏雅妃,等.359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回顾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16(2):253-257.
[12] Unlu I,Guclu E,Yaman H. When should 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est be used for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J]. Auris Nasus Larynx,2015,42(3):199-202.
[13] 李丹慧,吴丹.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1261-1263.
[14] 孙志宏,孙黎晓,吴红丽,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筛查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1):1101-1102.
[15] 汤园园,刘强.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6,36(2):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6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