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从而提高再次献血率。方法 通过迈科血液系统导出肇庆市2017年1~12月首次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统计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有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除去无法联系者,回访时按照献血者的意愿分为愿意再次献血、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对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者进行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对不同人群在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后的态度转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与非首次献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校、个人、团体中,高校的首次献血率(70.68%)最高。在16 286例首次献血者中,除39例无法联系外,有13 808例愿意再次献血,2439例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獻血。通过解答献血者疑虑,动员再次献血干预,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的2439例中超过60%态度转变,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结论 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便于及时掌握献血者献血后的情况,解答献血者疑虑,完善献血服务。对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采用特殊回访技巧可以有效促使他们再次献血,提高再次献血率。
  [关键词]无偿献血;首次献血;再次献血;高校学生;电话回访;招募
  [中图分类号] R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b)-019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lephone return visit after the first blood donation on the recruitment of blood don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blood donation again.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first blood donors in Zhaoq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Maike Blood System and classified and sorted. The first blood donation rates of college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All the first blood donors were interviewed by phone. Except the unreachable part, the blood donors′ willingness was divided into willing to donate again, unwilling or not sure to donate again. For the part of unwilling or not sure to donate blood again, the second blood donation interven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attitude change rate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the second blood donation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first-time donors between universitie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those of non-first-time blood donation (P<0.01). Among universitie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first blood donation rate (70.68%) was the highest. Of the 16 286 first-time donors, 13 808 were willing to donate blood again, with the exception of 39 who could not be contacted, and 2439 were unwilling or unsure to donate again. By answering the doubts of blood donors and mobilizing the intervention of blood donation again, more than 60% of the 2439 people who were unwilling or not sure about blood donation changed their attitude and expressed their willingness to donate again. Conclusion Telephone interview after the first blood donation is convenient for timely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blood donors after blood donation, answering the doubts of blood donors, and improving blood donation services.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interview technique to the first blood donor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urge them to donate blood again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blood donation again.   [Key words]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First blood donation; Second blood donation; College students; Telephone return visit; Recruitment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1-2]。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总方向[3]。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无偿献血率一直提升得很缓慢,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使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自2018年4月1日起,原国家卫计委全面叫停互助献血,从此消灭血荒只依赖于陌生人的善意。为了提高首次献血后的再次献血率,肇庆市中心血站规定:在献血者首次献血后3个工作日内,由专人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及时掌握他们献血后的身体状况,消除献血者疑虑,完善献血服务,鼓励献血者到期后再次参加无偿献血。本文旨在探讨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从而提高再次献血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关资料来源于迈科血液系统肇庆市中心血站2017年1~12月首次献血者的献血记录。
  1.2方法
  通过迈科血液系统导出肇庆市2017年1~12月首次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统计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有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除去无法联系者,回访时按照献血者的意愿分为愿意再次献血、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对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者进行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对不同人群在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后的态度转变率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献血情况
  2017年肇庆市中心血站采血情况:总采血37 489例(高校6313例,个人11 245例,团体19 931例),其中首次献血16 286例(高校4462例,个人4568例,团体7256例),首次献血率43.44%(高校70.68%,个人40.62%,团体36.41%)。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与非首次献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21,P<0.01),其中高校的首次献血率最高(表1)。
  2.2首次献血者的再次献血意愿情况
  在16 286例首次献血者中,除39例无法联系外,有13 808例愿意再次献血,2439例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表2)。
  2.3动员再次献血干预效果
  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人员,通过专业人员电话回访时解答献血者疑虑,动员再次献血等干预,大部分研究对象的态度转变,表示愿意再次献血。其中高校态度转变308例,轉变率为67.10%(308/459);个人态度转变606例,转变率65.02%(606/932);团体态度转变649例,转变率61.93%(649/1048)。高校、个人、团体态度转变率均超过6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与非首次献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校、个人、团体中,高校的首次献血率(70.68%)最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李彩莲等[4]在2015年报道的78.97%接近。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既庞大又特殊的献血主力群体,是后续献血的强大贮备军[5-6]。在首次献血人群中大部分愿意再次献血,少部分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感觉献血后容易疲劳或者容易感冒,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张莉等[7-8]报道的基本一致。对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部分通过专业人员电话回访时解答其献血后存在的问题、消除其献血后的疑虑、充分肯定他们的献血行为并向他们表达感谢、鼓励他们到期后再次参加献血等干预措施,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部分大都态度转变,表示愿意再次参加献血。其中高校、个人、团体首次献血后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部分经再次献血干预,意愿再次献血效果同样明显,态度转变率均超过60%。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首次献血者的献血目的多种多样,有的纯粹为了奉献爱心,有的想通过献血检测血液是否合格,有的想稀释血液,还有的想排毒、降脂、预防高血压等,但他们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和社会责任”,这与温丽玲等[9-10]的报道结果一致。首次献血者献血都比较随意,大多是在逛街、散步、出差、等车的时候看见献血车而临时上车献血,献血前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献血人数多的原因,工作人员对献血者讲解献血知识并不充分,除此之外,部分献血者对工作人员交代的献血后注意事项不够重视,导致献血针眼再次出血而使扎针的手臂淤青、献血后24 h内从事剧烈运动而出现疲劳或乏力等现象。因此,首次献血后3个工作日内的电话回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献血服务的补充和完善,可有效解答献血者献血后存在的问题,消除献血者疑虑。
  为了更加优质做好献血服务,血站工作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尽可能交待清楚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包括:①采血手臂放松、伸直,另外一只手的手指连续紧压针眼处15 min,切忌搓揉;②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晚间洗澡后去除“创可贴”;③多饮饮料或水,特别是献血后4 h内多补充液体有助于血容量恢复,饮食适当搭配蛋白质、蔬果,勿暴饮暴食、酗酒;④24 h内避免剧烈运动,采过血的手臂当天勿提举重物、抱孩子、大力拧毛巾等;⑤24 h内不宜长途驾车,不宜从事高空作业或重体力劳动,以防发生意外。如发生以下情况的处理方法:①困倦或口渴: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应多饮水并适当休息,即可缓解。②血肿或渗血:万一针眼处皮下渗血,造成血肿,请用力按压针眼处15~20 min,直至血肿消退或渗血停止;24 h内可用凉湿毛巾冷敷血肿处,24 h后改用温热毛巾热敷青紫处,一般在7~14 d内会逐渐吸收消失,不会留下痕迹,请不必担心。③头晕、面色苍白或出汗:请就地坐下或头底脚高平卧,口服糖水或饮料有利于缓解。此外,血站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向献血者发放献血后注意事项卡片等方式交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者献出的血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但部分国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滴血,十滴精”、“血液不可以再生,献血会伤害身体”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无偿献血率一直偏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无偿献血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9%,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只有当这个数值达到1%~3%才能满足该国基本的供血需求。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无偿献血率一直提升的很缓慢,从2011~2014年,三年增幅只有0.05%,2017年这一数值首次突破1%,达到1.05%,但远远低于同期美国、日本、欧美等其他国家平均水平。无偿献血无小事,事事关系到献血者的健康和用血者的安全[11-14],作为血站的员工,要努力践行“一切为了献血者安全和受血者健康”的质量方针。首次献血后的适时电话回访,可及时掌握献血者献血后的身体状况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有效解答献血者献血后存在的问题,消除献血者疑虑,完善献血服务。针对高校首次献血率高,学生献血目的多为奉献爱心、帮助他人这一特点[15],在回访中要特别注意肯定他们的献血行为,向他们表达感谢,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血站的关爱,增加他们的自豪感,为他们再次献血注入动力[16-17],对他们再次参加献血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巧香.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61-162.
  [2]邓超,房青,顾熙游,等.无锡市民无偿献血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5):894-896.
  [3]沈行峰,谢东甫,孟妍,等.落实自愿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需要辨理识路[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6):679-680.
  [4]李彩莲,叶美兰,余洪兰.广东省高校5564名学生无偿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11):1571-1573.
  [5]范亚欣,安万新.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4,11(8):138-140.
  [6]李鐵军.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2(11):57-58.
  [7]张莉.宜昌市公民无偿献血动机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5,28(5):71-73.
  [8]胡艳文,于晶,徐传国,等.滨海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影响其再次献血的因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 19(1):30-33.
  [9]温丽玲,梁佩贤,罗益红,等.佛山市民献血动机及献血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326-328.
  [10]郑荣刚,张鸣弟,靖春旭.影响无偿献血因素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36-1238.
  [11] 王隆平.社会营销构建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91-294.
  [12]夏代全,程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8):963-965.
  [13]郭毅,聂心教.宜昌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82-983.
  [14]邱斌,曾祥凤.试论无偿献血管理事业的科学转型——以近年来广州市血液管理事业的展为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80-1282.
  [15]邢青青,董银凤,常瑶,等.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态度与认知的调查——以南京地区部分医学院校为例[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15-2117,2128.
  [16]岳挺.献血者回访在发展固定献血者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2):173-174.
  [17]卢丽霞,黎添华,张倩伊,等.电话回访在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99-102.
  (收稿日期:2018-10-17 本文编辑:孟庆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70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