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分布以及对药物的耐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8例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以及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04例,检出率为96.3%;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有革兰阳性菌62株(59.6%),革兰阴性菌33株(31.7%)和真菌9株(8.7%);主要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29.8%)、表皮葡萄球菌13株(12.5%)、头状葡萄球菌株数13株(12.5%)、铜绿假单孢杆菌19株(18.3%)和奇异变形菌8株(7.7%)。耐药情况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具有高度敏感性,均为100.0%,缺乏耐药性;铜绿假单孢杆菌和奇异变形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以及哌拉西林均有100.0%的敏感性,无耐药能力;奇异变形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耐药能力差。结论 引起慢性化脓中耳炎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糖杆菌、头状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类药物的耐受情况不同,可以通过鉴定引发中耳炎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耐药性;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b)-01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CSOM). Methods A total of 108 CSOM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pecimens from 108 patients′ secretions were isolated, cultured, identified, performed with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antibacterial agents. Results Among 108 patients, 104 ones were detected with pathogen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6.3%. Microrganism causing CSOM included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 62 stains (59.6%),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33 strains (33.7%) and fungi in 9 strains (8.7%). The main strains were 31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29.8%), 13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12.5%), 13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capitis (12.5%), 19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8.3%) and 8 strains of Proteus mirabilis (7.7%).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show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were absolutely sensitive to Linezolid, Vancomycin and nitrofurantoin (100.0%) without drug resistanc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Proteus mirabilis were 100.0% sensitive to Meropenem, Amikacin, Imipenem and Palacetin without drug resistance. Proteus mirabilis were sensitive to various antibiotics with a poor drug resistance. Conclusion The main pathogens causing CSOM a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ylococcus capiti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ifferent pathogens have different tolerance to antibacterial drugs. Physicians can select appropriate antibacterial agents by identifying the types of pathogens causing otitis media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Pathogenic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初期具有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痊愈。如果未及时治疗或者用药不当会发生听力下降、出现面瘫、脑膜炎、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因素[1]。临床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药物是抗菌类药物,前期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2-3]。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菌株的种类、所占比例以及观察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制定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为临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108例,其中男43例,女65例;年龄23~56岁,平均(37.00±11.12)岁;病程6~17个月,平均(7.68±3.21)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4],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结合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②临床诊治资料保存完成,能满足本次研究需求;③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局部或者全身感染性疾病;②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③近1个月内接受过有创手术患者及耳道内无脓性分泌物患者。
  1.2仪器设备与主要试剂
  仪器设备:37℃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微生物鉴定仪器(VITEK-2 Compact公司)、生物安全柜(鑫贝西公司)。
  试剂:微生物培养平板有血琼脂平板(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蓝琼脂平板和沙氏琼脂平板(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革兰染色液(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检测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质控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北京万佳首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北京万佳首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北京万佳首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8(北京万佳首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奇异变形菌属ATCC12453(北京万佳首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病原菌的检测与耐药情况分析
  将标本划线接种于培养基琼脂面上,放置在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18~24 h(其中沙氏平板放置在28℃的低温孵育箱中过夜培养);革兰氏染液染色,统计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数量及比例,同时观察菌落形态并通过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的鉴定。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通过药敏检测卡以及药敏检测系统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耐药检测,统计观察药敏结果,同时质控菌作为参考。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进行搜集,随后导入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归类分析,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
  2结果
  2.1病原菌种类和分布
  从10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的标本中共检出10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96.3%。 其中革兰阳性菌有62株、革兰阴性菌33株和真菌9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9.6%、31.7%和8.7%。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31株(29.8%),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其次,各13株(12.5%);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孢杆菌为主,共19株(18.3%);真菌以黑曲霉菌为主,共4株(3.8%)(表1)。
  2.2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分析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头状葡萄球菌均具有100.0%的抑制效果;苯唑西林能够100.0%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头孢唑啉能够100.0%的抑制表皮葡萄球菌。此外,这3种葡萄球菌对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效果和耐药能力(表2)。
  2.3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以及哌拉西林高度敏感,均为100.0%,无耐药能力。奇异变形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测试的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均不低于75.0%,耐药能力差(表3)。
  3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3类:单纯型、坏死和胆脂瘤型,其中单纯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5-6]。在临床的诊治中,化脓性中耳炎以抗菌抗炎治疗为主,其目的主要是针对性地杀灭致病菌[7]。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用药剂量、用药周期及适应症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往往造成患者发生抗生素耐药现象,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也会对患者的诊疗经济负担造成严重影响。为提高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确该类患者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特性[8],对于精确制定患者的用药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于化脓性中耳炎发生感染的致病菌的相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是病原菌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杆菌[4-13],另外也有真菌感染的情况[9-10]。大部分情况下引发该疾病的病原菌是单一的,但是也有混合感染的情况发生[11],该类中耳炎的治疗难度也随着病原菌种类的增多变大。本研究显示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与报道基本一致,最主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为29.8%,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均属于革兰阳性菌,另外主要的革兰阴性菌是铜绿假单孢杆菌和奇异变形菌。本研究显示真菌也会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与之前的研究报道一致[12-14]。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研究结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抗生素组合进行治疗比较重要,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单一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通过查阅近年来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该类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类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因这些细菌的感染机制和产生的代谢酶类存着诸多不同[15],在耐药情况方面也会存着巨大差异,导致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很难采用单一抗生素实现化脓性中耳炎的抗感染治疗。本研究的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苯唑西林完全敏感,均为100.0%,全无耐性;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苯唑西林和头孢唑啉具有高度敏感性,均不低于92.0%,几乎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奇异变形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以及哌拉西林均有100.0%的敏感性,无耐药能力;奇异变形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敏感性,耐药能力差,研究所得的耐药性结果与既往的临床报道基本类似[16]。基于化脓性中耳炎的耐药性分布情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抗菌方案尤为必要,是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由于耳道的特殊环境和结构,常规口服抗生素后到达病灶的药物浓度并不特别理想,明确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特点,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此外,在药敏结果方面,結果显示庆大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是广谱的抗菌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较高的杀菌能力,可以选择其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早期药物。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数和临床条件所限,对于是否还有更多的抗生素可以作为化脓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首选的药物未进行深入研究。但本研究从病原生物学角度和抗生素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对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这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方案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孢杆菌是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其对不同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可以通过判断致病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减少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要加强对混合感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颖,任红波,韩富根,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647-1649.
  [2]郝春艳,刘红宇,张贵,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18):76-77.
  [3]刘佳丽,王维,王子萌,等.55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1):2349-2352.
  [4]王志红,张华,苏磊,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355-1358.
  [5]兰贤斌,彭韶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微生物学相关研究[J].海南医学,2017,28(3):467-470.
  [6]刘勇,李娜.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8, 31(1):47-50.
  [7]Aduda DS,Macharia M,Magwe P,et al.Aerobic bacteriology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SOM) in Children in Gansa distric[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d,2013,77(7):1107-1111.
  [8]陈寻,陈晓红,高炜旻,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7):2655-2658.
  [9]马芙蓉,柯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与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16):1225-1227.
  [10]Susmita KS,Moningi VN,Indrani M,et al.Microbiological profile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nd invitro antibiotic sensitivity pattern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Online J Otolaryngol,2014,4(4):8-21.
  [11]谢晓兴,熊高云,沈强,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14(1):21-23.
  [12]赵斐斐,赵琳.喜炎平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1658-1659.
  [13]吕宇,陈朝辉,胡章威,等.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4):586-588.
  [14]贾兰英,陈怀华,欧阳治国,等.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4(8):46-48.
  [15]王芳,胡晓艳,姜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特点及术后不干耳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3): 486-489.
  [16]阮红刚,付潮泓,许腊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5):2375-2377.
  (收稿日期:2018-07-04 本文编辑:闫 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70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