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研究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研究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麻醉当中采用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 按照维持麻醉的药物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静脉诱导麻醉执行标准进行麻醉, 七氟醚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 异丙酚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呼吸指数为(0.28±0.06)、肺内分流率为(9.22±1.88)%、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23.54±1.97)mm Hg(1 mm Hg=0.133 kPa), 麻醉诱导后呼吸指数为(2.13±0.41)、肺内分流率为(25.18±4.18)%、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421.72±45.17)mm Hg;异丙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呼吸指数为(0.26±0.05)、肺内分流率为(8.98±1.97)%、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23.88±1.76)mm Hg, 麻醉诱导后呼吸指数为(1.87±0.30)、肺内分流率为(20.16±3.4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401.27±44.28)mm 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 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水平均优于麻醉诱导前, 且七氟醚组优于异丙酚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9.0±4.4)min、应答时间为(13.2±3.9)min、拔管时间为(15.5±3.9)min, 异丙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14.1±4.1)min、应答时间为(17.8±3.7)min、拔管时间为(21.1±4.5)min, 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维持麻醉中, 采用七氟醚作为维持麻醉药物效果较好, 并且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 为优质麻醉方案。
  【关键词】 七氟醚;异丙酚;单肺通气;肺癌肺叶切除术;肺功能
  在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当中, 其围术期应激反应是常见的并发症状, 而从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上分析, 主要是由患者心理因素与麻醉因素导致的, 心理因素是指患者在手术前过于紧张, 内心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进而使得患者血容量发生改变, 从而使其术后出现应激反应。而从麻醉方式上分析, 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与剂量选择不恰当, 导致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 进而使得术后出现应激反应[1]。根据临床研究表明, 在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中, 大部分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的, 因此需要严格选用优质麻醉药物。本次研究为证实这一观点, 特对本院100例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维持麻醉, 探究七氟醚与异丙酚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日~2018年6月2日收治的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维持麻醉的药物分类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50例。七氟醚组患者中男21例, 女29例;年龄34~71岁, 平均年齡(48.1±5.2)岁。异丙酚组患者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9.1±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开始前先将病历资料交与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符合研究要求后开始研究, 在着手研究时, 保证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 在手术开始前30 min,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托品药物, 剂量为0.5 mg;给予患者苯巴比妥钠药物, 药物剂量为0.1 g, 并采用依托咪酯药物, 剂量为0.25 mg/kg;舒芬太尼药物, 剂量为0.5 μg/kg。所有患者均开展静脉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药物, 采用持续吸入的方式进行维持麻醉, 而异丙酚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药物, 药物剂量为6 mg/kg。
  1. 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②麻醉苏醒情况(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拔管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呼吸指数为(0.28±0.06)、肺内分流率为(9.22±1.88)%、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23.54±1.97)mm Hg, 麻醉诱导后呼吸指数为(2.13±0.41)、肺内分流率为(25.18±4.18)%、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421.72±45.17)mm Hg;异丙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呼吸指数为(0.26±0.05)、肺内分流率为(8.98±1.97)%、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23.88±1.76)mm Hg, 麻醉诱导后呼吸指数为(1.87±0.30)、肺内分流率为(20.16±3.4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401.27±44.28)mm 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 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水平均优于麻醉诱导前, 且七氟醚组优于异丙酚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9.0±4.4)min、应答时间为(13.2±3.9)min、拔管时间为(15.5±3.9)min, 异丙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14.1±4.1)min、应答时间为(17.8±3.7)min、拔管时间为(21.1±4.5)min, 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肺通气属于一种特殊的通气技术[2], 可以有效对患者患侧肺进行隔离, 从而避免患侧肺内的分泌物与血液进入对侧肺、引发病变, 同时还可以维持患者气道的通畅、避免病灶扩散[3]。采用单侧通气可以保证患者机体在手术中的基本氧合, 让手术视野更为宽阔, 特别是在肺癌患者手术过程中[4], 单肺通气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随着这种通气方式引用频率越来越高,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隐患[5]。根据临床研究分析患者肺损伤程度与单肺通气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而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应用十分重要。从麻醉方式上分析, 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与剂量选择不恰当, 导致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 进而使得术后出现应激反应[6]。七氟醚属于一种新型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 其麻醉诱导比较迅速, 并且血气分配系数比较低[7], 可以维持平稳麻醉, 让患者术后快速苏醒, 对于麻醉深度的掌控比较好, 另外, 七氟醚可以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 使得自我保护机制开启, 避免出现大量的氧自由基。
  综上所述, 在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维持麻醉中, 采用七氟醚作为维持麻醉药物效果较好, 并且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 为优质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玉兰, 陈为国, 周晓林. 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7, 37(1):10-13.
  [2] 逯益平, 邢群智, 韩学昌. 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下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肺功能的影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4):259-261.
  [3] 龙家棋, 何文明. 七氟烷和异丙酚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国药物评价, 2012, 29(3):213-214.
  [4] 金延武, 赵鑫, 冯颢, 等. 七氟烷和异丙酚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4):385-388.
  [5] 刘禹利, 石学银. 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异丙酚对单肺通氣过程中脑氧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9):1286-1289.
  [6] 叶昉帆. 不同通气模式下单肺通气呼吸功能及七氟醚吸入麻醉FA/FI变化趋势的临床研究. 中南大学, 2010.
  [7] 马丽斌. 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郑州大学, 2013.
  [收稿日期:2018-1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