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其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于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2h的生长激素、ACTH和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开放式切除,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更利于缓解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少,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应激反应;肺功能
  肺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到国内癌症相关性死亡的首位,生存率低,有报道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11.2%-14.7%。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到肺癌人群的80%以上,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目前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1]。开放式手术和胸腔镜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选择,其中胸腔镜技术因微创、术野好、疼痛小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和患者的青睐,不过开放式手术也有其相对优势[2]。本文以胸腔镜技术作为研究点,以开放式手术作为对照,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胸部CT、病理学、CT、ECT骨扫描等检查证实,排除心肺代偿能力差、合并肺结核且处于扩张活动期、肺外其他脏器结核病及对近3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或接受过放化疗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62.22±2.54)岁;TNM分期:Ⅰ期 20例,Ⅱ期16例,Ⅲ期4例;病理类型:腺癌20例,鳞癌12例,腺鳞癌8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74岁,平均(62.32±2.12)岁;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14例,Ⅲ期4例;病理类型:腺癌19例,鳞癌15例,腺鳞癌6例。2组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具体操作:分别给予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及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等程序。患者取健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 肋间行1.5 cm 左右的切口作为观察孔,于腋前线和腋中线第 4 肋间行 3 cm 大小的切口作为操作孔,再于腋后线与肩胛线的第 9 肋间做一大小约 1.5cm 的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 trocar。移动胸腔镜探查胸腔情况,依次游离肺动静脉、支气管,直至切除肺叶病灶并取出,再行淋巴结清扫,在彻底止血,温水冲洗胸腔,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手术,于患肺外侧作 2 0~2 5 c m切口,注意保留前锯肌。根据病灶位置选择相应肋间开胸行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方法同实验组。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VAS评分等指标;②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d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前列腺素E2(PGE2);③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性指标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比较  如表2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生长激素、ACTH和PGE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ACTH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并发症  实验组术后1例心律失常,1例低氧综合征;对照组2例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Ⅰ期 ~Ⅲ 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张采取肺叶切除手术,过往主要采取开胸进行肺叶切除,即開放式根治术,其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较好地延缓病情进展,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治疗效果得到证实,而且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操作复杂性较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3]。不过作为有创操作,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尤其是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影响康复及预后。胸腔镜技术是伴随微创技术而来,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渐成为胸外科不可或缺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疾病诊治中。从其优势分析看,胸腔镜下切除手术视野清晰,能直视病变组织,因此切除范围更易掌握,带来的切口相应更小,有利于减少出血量。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胸腔镜手术更接近无创切除,切口小,一次切除率高,会大大减少手术出血量,且降低手术疼痛感。
  应激反应属于机体对于外界强烈刺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临床一般通过体内皮质醇、生长激素、P物质等激素分泌状况来评估应激反应程度,当出现应激反应时,以上指标的神经内分泌激素会明显增多[4]。应激反应本质上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适应,刺激大小或时间长短均会影响到患者的适应能力,若长期、高强度的刺激,势必会削弱人体适应能力,增加疾病或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手术患者而言不利于术后康复。本组以术后72h作为观察时间点,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生长激素、ACTH和PGE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胸腔镜下切除范围小、损伤小,对患者的刺激相比开胸切除更小,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会更低。由于许多患者在术后需要继续接受放化疗治疗,因此应激反应小无疑会大大压缩手术至放化疗的时间间隔,这对确保治疗的连续性极具重要意义。此外,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体现微创的胸腔镜切除术更能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切除操作更有助于减少手术带来的疼痛,进而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保障后续放化疗治疗,提高康复效果,相比开放式手术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喻耀华.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56(33):117-120.
  [2] 杨静,夏氢,何伟.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8,24(3):357-360.
  [3] 张颖博.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23(12):1876-1879.
  [4] 朱俊,段海瑞,袁泉.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2):92-94.
  作者简介:刘彦军 男 1983.08. 硕士 山西省长治市  汉族 主治医师 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 科室:胸外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