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在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中对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在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中对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不同体位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均选择新产程标准为3组产妇进行管理,其中A组第二产程选择屈髋屈膝位,B组第二产程选择自由体位,C组第二产程选择膀胱截石位,对比3组剖宫产率、母儿结局的差异。结果:B组、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A组、B组第二产程短于C组,且B组短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屈髋屈膝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自由体位与屈髋屈膝位均可有所缩短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母儿结局;剖宫产率;不同体位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294-02
第二产程主要指的是子宫颈扣扩张开全至胎儿完全娩出所用时间,一般情况下,经产妇≤1h,初产妇在1-2h内。隨着近年来第二产程Friedman产程图的一系列改变,必须采取新的与产妇目前状况相符合的管理标准。新产程标准的活动期标志界定为宫口扩张6cm,并将第二产程的时间要求相应放宽。此时产妇子宫收缩明显增强,痛感加剧,体能消耗明显增加,合理选择体位,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促进分娩[1]。传统膀胱截石位的分娩体位,尽管操作方便且视野良好,但因为骨盆可塑性比较低,容易引起难产。而自由体位、屈髋屈膝体位等新型体位的流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助产功效。本文选择在本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产妇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53±27)岁;孕周在38-42周之间,平均(405±14)周。平均根据不同体位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对3组产妇的自然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可给予对比。
12方法
3组产妇均依据《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进行产程管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补充营养,常规吸氧、饮水等。待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助产士需做好产妇动态评估工作,严格遵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指导产妇进行分娩。A组第二产程选择屈髋屈膝位,协助产妇在产床上保持平卧状态,由助产士予以指导,促使其保持双手抱膝、双腿外展,同时大腿需向腹部弯曲,屏气的同时腹部用力。B组第二产程选择自由体位,由助产士负责全程指导,产妇自行对合理且舒适的体位、姿势进行选择,再进行屏气用力。C组第二产程选择膀胱截石位,协助产妇保持平卧位,助产士于一旁站立,给予产妇协助和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3组剖宫产率进行统计,记录第二产程时间,产后观察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
14统计学评析
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分别以(x±s)、(%)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并在组间对比时各行t检验、x2检验,P<005可作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评定标准。
2结果
A组剖宫产率明显比B组、C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B组,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第二产程时长均比C组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比A组、C组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传统膀胱截石位的分娩体位,虽然可提供较好的分娩视野,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方便开展抢救工作,但产妇保持平卧位姿势进行分娩时,骨盆基本上处于不可动状态,骶骨关节扩张发生阻碍,盆骨出口比较狭窄,胎头降落阻力较大,胎儿头部顺应性也不理想。且子宫会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影响学业循环,使胎盘血流量减少,增加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危险,对母儿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屈髋屈膝位是在平卧位的前提下逐渐演变而来的,其在临床中多用于难产产妇。双手抱膝的方式可促使大腿尽可能的靠近腹部并进行较好外展,促使髋关节处于高度屈曲状态,缩小盆骨倾斜度,耻骨联合升高并平行于床面,可促使盆骨出口前后径增大15-20cm左右。充分扩张会阴部可明显增强弹性,营造较为宽大的分娩空间,减小胎头阻力,促进胎儿顺利分娩。助产士指导产妇正确屏气,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体能消耗,减轻分娩疼痛感[2]。
自由体位可给予产妇充分的尊重,促使其保持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其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自控意识,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与医务人员进行配合,提高顺产率。相关研究证实,自由体位分娩不仅可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还能显著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3]。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A组剖宫产率相比于B组、C组明显降低(P<005);A组、B组第二产程短于C组,且B组短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A组、C组低(P<005)。由此说明,屈髋屈膝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自由体位与屈髋屈膝位均可有所缩短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顾晓霞,于红,胡燕.无痛分娩下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2018,46(11):1283-1285
[2]苏秀梅,李林娜,朱艳霞.不同体位在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中对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1):4878-4880
[3]李洁.新产程管理对剖宫产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5):134-135+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57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