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联合俯卧位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抚触联合俯卧位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8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小剂量红霉素治疗, 实验组早产儿采取抚触联合仰卧位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摄入奶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及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摄入奶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分别为(4.4±0.8)d、(128.7±6.8)ml/d、(2.5±0.5)ml/d、(29.7±3.9)g/d, 均优于对照组的(5.7±1.1)d、(120.3±6.0)ml/d、(4.3±0.7)ml/d、(20.1±3.1)g/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产儿的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分别为(125.4±6.5)、(391.2±14.8)ng/L, 均高于对照组的(106.3±5.7)、(322.7±13.5)n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联合俯卧位可有效的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保证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抚触;俯卧位;早产儿;胃肠动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98
早产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 所以胃肠能力比较差, 且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低, 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如呕吐、腹胀等, 不仅增加了其住院时间, 更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胃肠动力差可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临床为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 通常采用红霉素治疗, 然而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较差, 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等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发生不良反应[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抚触联合俯卧位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早产儿中男23例, 女20例;年龄10~13周, 平均年龄(11.0±2.2)周;分娩方式:顺产26例、剖宫产17例;实验组早产儿中男22例, 女21例;年龄10~14周, 平均年龄(12.0±2.5)周;分娩方式:顺产27例、剖宫产16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予以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措施, 并给予相同的配方奶进行鼻饲喂养。在进行鼻饲喂养之前, 先将胃内容物回抽, 若潴留的奶汁>奶量20%, 没有腹胀感时, 可减少喂养量;若有腹胀感则应停喂1次。当早产儿喂养耐受比较好时, 则增加喂养量2 ml/(kg·d)。
1. 2. 1 对照组 早产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红霉素剂量为3~5 mg/(kg·d), 分2次使用等渗盐水5~10 ml进行稀释, 经微量泵予以静脉泵注, 将其速度维持在5~10 ml/h, 每间隔12 h给药1次。用药时间为1周。
1. 2. 2 实验组 早产儿采用抚触联合俯卧位治疗:在两餐喂养之间早产儿沐浴之后, 将温度、湿度维持在28~30℃、55%~65%, 早产儿全裸并置于抚触台上, 对全身进行抚触。在进行抚触之前双手上涂抹专用润肤油, 自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进行抚触, 按摩方向为顺时针。在抚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早产儿的交流, 抚触时间约15 min, 抚触1次/d。在喂奶后20 min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 头部稍抬高, 并向一侧偏, 使其四肢自然的向外伸, 将3M透明敷贴贴在早产儿的两颊部位, 定期更换头偏的方向。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摄入奶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及胃泌素、胃动素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摄入奶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摄入奶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水平分别为(4.4±0.8)d、(128.7±6.8)ml/d、(2.5±0.5)ml/d、(29.7±3.9)g/d, 均优于对照组的(5.7±1.1)d、(120.3±6.0)ml/d、(4.3±0.7)ml/d、(20.1±3.1)g/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早产儿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的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分别为(125.4±6.5)、(391.2±14.8)ng/L, 均高于对照组的(106.3±5.7)、(322.7±13.5)n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具有吸吮能力弱、胃容量小、消化吸收功能差等特点, 且机体免疫能力比较差, 而又其因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 所以, 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3]。抚触主要是指通过双手对机体皮肤有顺次、有手法的进行抚触, 通过抚触可改善早产儿的各临床症状[4]。抚触联合俯卧位可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 降低胃潴留量, 缓解腹胀症状, 更缩短了早产儿的住院时间。经抚触对早产儿的感知觉产生刺激作用, 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 加速胃泌素的释放、胰岛素的分泌与肠蠕动, 进而增加早产儿体质量[5]。俯卧位不仅增加早产儿的舒适度, 更提高了早产儿的安全感, 促进胃肠蠕动、喂养量, 避免胃潴留、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早产儿尽快恢复肠道功能[6]。
通過本次研究证实, 采取抚触联合俯卧位后促进胃泌素与胃动素的分泌, 并降低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胃潴留量, 且提高了摄入奶量及体质量增长。胃动素的生理作用为对胃肠运动产生影响, 加速分泌胃蛋白酶, 胃液素具有增加兴奋迷走神经等功效, 胃液素对胰酶、胃肠、胃蛋白酶的分泌具有促进的作用。早产儿在俯卧位时将头部稍微抬高, 具有膈肌活动好、肺下段同期好等特点, 可有效的改善动脉氧合, 增加呼吸率, 并避免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此外, 通过俯卧位也可有效的改善早产儿动态肺的顺应性与潮气量, 并缩短胃排空的时间。在俯卧位时进行抚触, 不仅增加了早产儿的体质量, 更提高了早产儿的机体免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早产儿在俯卧位时极易发生窒息, 因此, 早产儿在俯卧位时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 在喂奶之后应采取竖抱并拍背, 在喂养20 min之后再采取俯卧位, 避免发生窒息现象。
综上所述, 抚触联合俯卧位有效的促进了早产儿胃肠动力, 提高了机体免疫能力, 保证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高小燕, 吴小花. 抚触联合俯卧位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的研究. 护理与康复, 2016, 15(3):213-215.
[2] 蒙艳青. 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7, 11(2):188-189.
[3] 陈苗, 赵红梅, 朱训, 等.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1):134-135.
[4] 顾建伟, 龚小慧, 范巧玲, 等. 腹部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临床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5):1351-1353.
[5] 严萍, 魏晶晶. 浅谈83例早产儿喂养的护理技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22(57):219, 221.
[6] 吴开锋, 陈佳, 刘亿荣, 等. 中医捏脊对早产儿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1):1551-1553.
[收稿日期:2019-0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7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