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社区管理应急处置情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否纳入社区管理应急处置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急处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55例,依据患者是否已纳入社区管理分为两组。纳入社区管理205例(纳入组),开展定期随访、康复指导、健康体检、健康宣教等工作。未纳入社区管理50例(未纳入组)。采用自制调查表分析两组相关资料。结果:两组危险性评估、性别、年龄、处置结果和性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户籍构成、非药物干预、应急提出者、处置缘由、诱因及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能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突发事件响应度,有必要对社区开展线索调查,尽早将社区患者纳入到服务管理中。
关键词 精神障碍;应急处置;社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难以控制自己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导致病情恶化或社会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危险行为[1]。《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要求对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危险疑似或确诊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紧急处置。由于确诊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诊疗经历和社区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区别,对其开展应急处置时,应急处置提出者、诱因、处置缘由、处置措施等是否不同鲜有报道。本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急处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55例,男146例(57.3%),女109例(42.7%)。按照是否纳入社区管理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已经符合ICD-10明确诊断且纳入社区管理(纳入组)205例(80.4%),尚未纳入社区管理(未纳入组)50例(19.6%)。
社区管理: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将辖区内明确诊断、有固定住所、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和强制,上报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精神预防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康复指导、健康体检、健康宣教等工作。未纳入社区管理患者为居家尚未明确诊断,但是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中精神行为异常项目中一项或以上症状疑似患者。
调查内容: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内容:①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户籍等;②临床特征:诱因、诊断;③应急处置特征:提出者、危险性评级、处置缘由、处置措施、处置结果、处置性质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危险性评估情况比较:255例患者中,危险性0级73例(28.63%),危险性1~2级114例(44.71%),危险性3~5级68例(26.67%)。两组危险性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户籍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两组中占比最高,分别占57.56%和56.00%;年龄35~54岁在两组中占比最高,分别为51.71%和42.00%。本地患者在两组中占比最高,分别为96.10%和82.00%。
两组患者应急处置特征分析:两组处置结果以紧急住院为主,分别占94.15%和98.00%;处置以保护性治疗为主,分别占58.05%和72.00%。两组在处置结果、处置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药物干预以语言支持为主,分别占90.73%和72.00%;提出者以家属为主,分别占44.90%和50.00%;处置缘由以危害他人的行为或危险为主,分别占44.88%和66.00%。两组在非药物干预、应急事件提出者、处置缘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分别占68.78%和2.00%;事件诱因多不详,分别占70.24%和99.02%。两组在诊断、应急事件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中,应急处置对象危险性评级方面,0级73例(28.63%)、1~2级114例(44.71%),较朱韶敏等结果高[1];3~5级68(26.67%)较朱韶敏等"结果低;这可能与本社区应急处置有关,在只出现精神症状或危险行为倾向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置,很大程度预防危险行为发生。
本研究中,应急处置对象年龄13~54岁患者占比为76.86%,与易焕文等21研究中占比80.57%相接近,与精神分裂症好发年龄段特点相符合,男性占比57.25%,可能与此年龄段男性性格易冲动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纳入社区管理两组中户籍构成不同,已纳入社区管理中本地户籍占比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倾向于本地患者政策较多,外地患者发病后返回原籍有一定关系。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两组处置方式无显著差异,均以精神科紧急住院为主。这提示,在疾病发病周期时,收治医院应预留充足床位,以接受应急处置患者。同样,处置性质方面亦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发病期患者无自知力有关,患者依从性往往较差,需要采取保护性治疗以防伤害自身及他人。在非藥物干预、应急提出者、处置缘由方面两组构成不同,纳入社区管理患者发生应急处置时多采用语言支持,这样应急小组长期服务患者,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起良好关系有关。未纳入社区管理患者发生应急事件时,往往有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求应急处置,而纳入社区管理患者村居专干占较大比例,这可能与村居专干接触患者机会较多,当发生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未纳入社区管理患者应急处置缘由以伤害公共及他人安全或危险占比较大,这可能与未纳入社区管理患者在有轻微病症时,家属往往不愿前往医院诊治,待疾病严重时才向外界求助有关。
应急处置对象未纳入社区管理组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多无明显诱因,且无明确诊断。这些患者未纳入社区管理,多数未接受正规诊治,往往发生应急事件后才能接受治疗。本研究未纳入社区管理患者占比19.6%,与张广亚研究中20.0%患者从未就医相近。
综上所述,应加大线索筛查,尽快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处置过程中了解对象临床特征,采取正确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以减少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朱韶敏,赵明,张玲,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处置探讨214人次[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144-145.
[2]易焕文蒋令朋,张振文.应急处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23):136-140.
[3]张广亚,杜向东.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防治现状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1):129-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8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