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比较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扎来普隆和单用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失眠患者, 按奇偶数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 各30例。单药组患者接受单药扎来普隆治疗, 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評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 观察组的PSQI评分(5.69±1.41)分低于对照组的(9.25±1.4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扎来普隆治疗慢性失眠与单用扎来普隆治疗相比, 联合治疗慢性失眠及伴随日间思睡的疗效更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失眠;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扎来普隆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I) combined with zalepl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ronic insomn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mbination group and single group by odd even number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Single group was treated by zaleplon only, and combin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single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93.33%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3.3% in singl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SQI score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the PSQI score (5.69±1.41) points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9.25±1.47) points in singl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zaleplon,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zaleplon shows more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insomnia;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Zaleplon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精神压力加大, 慢性失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慢性失眠对人的生活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可明显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职业功能和健康状态[2], 而且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 然而, 目前大多数失眠并未得到安全有效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临床上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安全有效的综合疗法[3]。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两大类。目前已推荐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措施[4]。大量证据表明传统认知行为疗法模式疗效显著, 但却得不到广泛应用, 导致常规心理治疗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5]。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团队情景下向患者开展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的心理治疗方式, 可帮助患者改变认知、情感及行为[6-8]。本研究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用于慢性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中, 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收治的60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0例, 女40例;年龄29~60岁, 平均年龄(45.46± 8.97)岁。所有患者经过两位以上主治医生临床晤谈做出诊断。纳入标准:①根据ICD-10诊断标准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PSQI评分>7分, 入组前正在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者逐步减少使用量, 并均经过1周清洗期,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交流障碍者;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与本研究不配合者。所有患者按奇偶数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 各30例。   1. 2 方法 单药组患者接受单药扎来普隆治疗, 剂量为
  10 mg/d, 4周为1个疗程。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2次/周, 连续治疗4周, 共8次治疗。具体措施为:①第1次团体治疗了解疾病:首次组织活动时, 先向患者介绍团体规则, 让治疗小组成员互相认识, 建立团结互助的氛围。引导患者讲出自己患病原因、疾病症状, 鼓励其宣泄情绪。医生将每位患者的症状及情绪详细记录, 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团队活动结束前组织成员开展游戏, 以加强成员间的了解与信任感[9, 10]。②了解認知与行为、心理状态的关系:让患者了解个体消极心理状态不是因事件本身所致, 而是个体不恰当认知应对策略所造成的。开展第2次团队活动时, 让患者进行一日活动记录, 于下次活动时反馈, 对自身行为的重要性进行回顾, 帮助患者了解积极行为能改变消极心理, 并掌握不合理行为与认知的识别方法[10, 11]。第3次活动主要教会患者进行事件 - 思维 - 情绪的记录。开展第4次活动时反馈上次成果, 并帮助患者重建认知, 形成对抗思维, 掌握应对技巧。第5次活动时, 让患者主动加入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中, 试着让患者接受自己的不完美[12], 应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应对负性事件, 在团队活动中逐步重建理性认知[13]。③知识巩固:第6~8次团体活动, 注重成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领悟, 并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让患者选择自己认为最可能实现的计划, 并付诸于行动[14]。为患者建立治疗场景, 并对治疗过程反复练习, 以巩固其认知行为及行为反应。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睡眠效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显效为症状消失, 70%≤睡眠效率≤100%;有效为症状改善, 50%≤睡眠效率≤69%;无效为症状如前, 睡眠效率<5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PSQI评分, PSQI总分为0~21分, 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 观察组的PSQI评分(5.69±1.41)分低于对照组的(9.25±1.4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扎来普隆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失眠药物治疗方法。而且扎来普隆作为第二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 比第一代药物起效时间更短, 后遗效应及成瘾性更小, 临床应用更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行为认知疗法, 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减轻日间思睡症状;但是两组之间相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团体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能从调整认知行为出发改善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惧及减少加重失眠的不良睡眠卫生行为, 两者取长补短, 联合作用可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整体疗效有所提高。从长远看, 团队认知训练可帮助患者适应社会, 在团队协助下形成积极思维, 可有效预防复发情况, 利于远期预后[15]。
  综上所述,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扎来普隆药物用于慢性失眠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宇, 卢卫红, 苑成梅, 等. 轻症抑郁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6(6):368-371.
  [2] 钱美玲, 张博元, 林佳妮, 等.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的评价.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 43(2):256-258.
  [3] 张博元, 丁雪凡, 卢卫红, 等.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 上海精神医学(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2016, 28(1):18-27.
  [4] 柳艳松, 周振和, 吴震卿, 等.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干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10):18-20.
  [5] 谢新凤. 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4):57-58.
  [6] Morin CM, Benca R.Chronic insomnia.Lancet. 2012, 379(9821):1129-1141.
  [7] Espie CA. "Stepped care": a health technology solution for deliver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s a first line insomnia treatment. Sleep. 2009, 32(12):1549-1558.
  [8] Greenblatt DJ1, Roth T. Zolpidem for insomnia.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2, 13(6):879-893.
  [9] Daley C, McNiel DE, Binder RL. "I did what?" Zolpidem and the courts. J Am Acad Psychiatry Law. 2011, 39(4):535-542.
  [10] 张斌, 荣润国.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12):882-884.
  [11] 张文静. 中药熏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分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4):7-8.
  [12] 罗景, 赵艳玲, 丁柏翠, 等. 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36例.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2):94-96.
  [13] 高存友, 甘景梨, 段惠峰, 等.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应激性失眠易感性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 43(1):83-86.
  [14] 李冲, 李东亮, 郑华, 等. 艾司唑仑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7, 11(52):10483-10485.
  [15] 刘红侠, 刘世军, 王小年, 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9):1390-1391.
  [收稿日期:2019-1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