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 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眼血尿时间(2.51±0.62)d、尿管留置时间(5.89±1.52)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51±0.70)d、住院时间(6.20±1.12)d和住院费用(12014.00±246.20)元均优于对照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和复发率11.76%均低于对照组的20.59%、3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相比,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更为显著, 能有效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降低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复发率, 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23
  膀胱癌是泌尿科常见恶性肿瘤,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按肿瘤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 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75%以上, 患者多存在血尿、尿痛和尿急等臨床症状,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目前,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术式, 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减少浸润转移。但术后肿瘤残留较多, 复发率相对较高, 进而将影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1]发现, 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mium laser of bladder tumor, HOLRBT)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 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可减少术后肿瘤残留, 以降低复发风险。基于此, 本文将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和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均经尿肿瘤标记物、尿脱落细胞学和盆腔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项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50.51±12.28)岁;肿瘤直径0.6~3.9 cm, 平均直径(2.26±1.54)cm;单发肿瘤24例, 多发肿瘤10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3例;年龄26~77岁, 平均年龄(50.62±12.30)岁;肿瘤直径0.7~4.0 cm, 平均直径(2.32±1.48)cm;单发肿瘤23例, 多发肿瘤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进展》[2]中有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②肿瘤未发生转移;③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患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③肿瘤分期≥T2;④中途退出调查者。
  1. 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指导患者呈截石位, 然后予患者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注, 等离子系统电切镜经患者尿道进入膀胱, 观察并确定患者肿瘤位置、数目、大小和切除范围等。将电切镜的电切功率调整为160 W、电凝功率调整为100 W。若肿物体积较小, 则从基底部电切至膀胱浅肌层, 若肿物体积较大, 则先将膀胱表面的肿瘤组织切除, 再从基底部电切至膀胱肌层。然后采用Elick吸出肿瘤组织, 吸出后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 医护人员电凝灼烧创面及瘤体周围2 cm内的正常黏膜组织。
  观察组采用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指导患者呈截石位, 将钬激光专用膀胱镜经尿道进入膀胱内, 观察并确定患者肿瘤位置、数目、大小和切除范围等, 经操作孔道置入550 μm的钬激光光纤, 给予患者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注, 再将科医人双子星钬激光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至1.2~2.4 J, 功率调整至25~40 W, 频率调整至15~25 Hz, 钕激光功率调至95 W进行止血, 推进式切割肿瘤周围1 cm的膀胱黏膜, 深达肌层后对肿瘤及周围的膀胱黏膜进行完整切除并止血。若肿物体积较小, 则采用Elick吸出, 若肿物体积较大, 则用钬激光切碎后用Elick吸出, 然后对瘤体周围2 cm的正常黏膜组织进行钕激光灼烧和止血。
  术后, 两组患者均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 并病理检查其肿瘤组织。若患者进行膀胱穿孔术, 在术后1周给予患者30 mg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 若未进行膀胱穿孔术, 在术后24 h给予患者30 mg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术后前8周, 1次/周膀胱灌注, 8周后1次/个月。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膀胱灌注1年。
  1. 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肉眼血尿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和血钠降低。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眼血尿时间(2.51±0.62)d、尿管留置时间(5.89±1.52)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51±0.70)d、住院时间(6.20±1.12)d和住院费用(12014.00±246.20)元均优于对照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和复发率11.76%均低于对照组的20.59%、3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见于膀胱侧壁和三角区, 肿瘤可单发也可多发, 虽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 但具有低度恶性和向膀胱腔生长的特点。目前, 临床治疗多保留膀胱, 采用可在膀胱腔内重复操作的手术方式。相关研究[3]发现,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和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方法, 均可在保留膀胱时有效切除肿瘤组织。基于此, 本文特比较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或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眼血尿时间(2.51±0.62)d、尿管留置时间(5.89±1.52)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51±0.70)d、住院时间(6.20±1.12)d和住院费用(12014.00±246.20)元均优于对照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和复发率11.76%均低于对照组的20.59%、3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段、可重复操作和创伤小等优点, 且反复操作不会增加手术难度, 不会造成腹壁种植。相关研究[4]发现,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不仅能将可见的肿瘤组织切除, 还可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期及分级。但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易引发膀胱穿孔和鼻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 从而将影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5]发现, 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技术, 钬激光是一种波长为2140 nm固态激光, 可脉冲式发射, 具有良好的切割、凝固和止血能力, 能有效減少对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 避免刺激闭孔神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曹敬毅等[6]研究结果表明,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与电切镜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钬激光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膀胱穿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少于电切镜组, 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关, 进一步说明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7]发现, 患者在行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时, 钬激光释放的热量较少、脉冲时间较短, 且对组织的穿透深度在1.0 mm以内可有效避免膀胱穿孔的发生, 同时钬激光良好的止血和凝固作用能降低对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 便于患者术后恢复。相关研究[8]发现,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在对膀胱侧壁的肿瘤组织进行电切时将引起下肢肌肉收缩, 从而将增加膀胱穿孔的发生率。并且,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切除肿瘤时需要不停挤压肿瘤, 从而将导致肿瘤扩散或种植转移, 进而增加肿瘤复发率, 而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时视野清晰, 可在不接触肿瘤组织的情况下精确切除, 并在切除时及时凝固和封闭血管和淋巴管, 从而减少癌细胞的扩散, 降低复发率。那仁满达[9]学者研究结果表明, 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复发率等指标方面, 甲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均优于乙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进一步说明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降低膀胱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相比,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更为显著, 能有效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降低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复发率, 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昱亮, 庞建, 魏琪波.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癌症进展, 2019, 25(11):142-144.
  [2] 潘铁军, 田雨冬.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进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26(2):39-41.
  [3] 陈保春, 章可谓, 田龙江, 等. 铥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抗凝状态下高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5):560-562.
  [4] 汪帮琦, 赵永斌, 王尉, 等. 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4):2081-2084.
  [5] 王红芹, 姚东伟.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护理.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15):2030-2032.
  [6] 曹敬毅, 王淇超, 孙卫兵, 等. 钬激光技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 38(2):185-187.
  [7] 何问理, 温海东, 杨俊, 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32(3):162-165.
  [8] 程伟, 任瑞民, 马丁, 等. 经尿道2 μm激光和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24(12):102-104.
  [9] 那仁满达.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在表浅层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3):125-127.
  [收稿日期:2020-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0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