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脑梗塞患者如何用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清盛

  脑梗塞是常见的突发性脑部疾病之一,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人体脑部供血功能障碍,引发脑部缺氧、缺血等局部脑组织坏死的脑部疾病。其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且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塞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近些年,脑梗塞的发病率持续走高,且部分中、青年由于生活习惯不规律,长时间伏案工作及缺乏锻炼等,使得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该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痛苦及负担。所以,通过脑CT确诊为脑梗塞后,对其进行合理的用药治疗很重要。
  阻止血小板凝聚 动脉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发病诱因,所以在治疗阶段应主要预防心脑血管血栓形成。运用抗凝与溶栓方法,抗动脉硬化改善脑血液循环。在脑梗塞初期,应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并配合抗血小板凝聚(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及抗动脉硬化(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康复治疗。与此同时,建议患者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制剂(如脑心通、疏血通、舒血宁等),及营养脑神经的奥拉西坦、甲钴胺类药物,以减轻脑损害。
  溶栓类药物 溶栓药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的药。体内纤维蛋白溶解过程是一系列蛋白酶催化连锁反应,其反应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血浆或组织中激活剂的活化并转化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第二阶段为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使得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分解。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包括尿激酶与链激酶。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当溶栓药与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合用时,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凝血功能,同时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需格外注意。
  调脂类药物 服用调脂类药物需要每天定时定量,相关研究显示在每晚睡觉之前定时服用才能发挥最佳的药效。在连续服用3个月的他汀类调脂药物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当患者检查血常规时,转氨酶指标在正常范围值的3倍以内可继续正常服用;当转氨酶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值3倍后需要立即停药,并听取医生的建议。
  患者一旦发生脑梗塞极易危及生命,因此家中如有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具有脑梗塞家族病史者需要掌握正确的脑梗塞急救措施:即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脏跳动停止需马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若患者意识清醒,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等待救护。此外,对脑梗塞患者应尽量减少头部晃动,避免垫高枕头等不当的急救措施。
  针对脑梗塞高危人群,建议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塞。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等各种因素。此外,还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塞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1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