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骨伤手法;中药;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75
  颈椎病是颈椎部位出现了退行性及软组织病变,椎动脉型颈椎病指的是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刺激而引起的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颈椎病多发生于女性群体中,可导致颈部神经及头部神经受损,出现颈部的酸胀和疼痛感,随着病情持续颈部疼痛的范围会逐渐增大,一直扩展到前额部分,一些患者还会感觉到肩背疼痛,疼痛感剧烈且持续,遇到寒冷以及劳累的情形时疼痛感会加剧,因此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中医学把颈椎病归类为“痛痹”,发病原因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感受外邪造成关节、筋骨、肌肉疼痛[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头晕。中医将该类型颈椎病归纳为“眩晕”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外感风寒、劳累过度以及肝肾不足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阳上亢以及痰湿内阻类型。中医认为治疗主要以平肝潜阳、健脾和胃为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椎体的平衡力下降导致的[2],椎间盘出现了退变、骨质增生等相应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了相应颈椎病症状。本文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7.3+9.3)岁;病程1.1~6.5年。研究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48.0±9.7)岁;病程1.2~6.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于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2021410,规格:2m/支),2ml/次,1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①中医骨伤手法:医务人员用手按压患者背部肌肉,采用拇指对两侧肌肉进行按揉,注意按压手法要保持一致,每次按压持续时间约10min。利用点穴手法对颈椎两侧的风池穴进行按揉,每次按揉时间约3~5min,注意患者要完全放松颈肩部的肌肉,可以采取头低前屈的体位有助于颈部肌肉放松[3]。医务人员有效固定患者的下颌部,在按揉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缓缓向一侧旋转颈部,轻微按压颈椎脊突下对侧部位并引导患者进行反向旋转提拉操作,听到弹响声后停止。②内服中药组方:葛根30g、鸡血藤25g、珍珠母20g;黄芪20g、丹参20g;当归10g、竹茹10g、天麻10g、黄苓10g、赤芍10g、鉤藤10g、牛膝10g;生姜10g、大枣6g、炙甘草10g。面红目赤加夏枯草、野菊花各10g;眩晕辅以生龙骨30g;颈肩背痛严重加桑枝10g。上述药物用水煎服200ml,1剂/d,2次1剂,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颈椎神经根症状、体征包括眩晕、麻木等消失;有效:有轻微颈椎神经根症状,症状及体征减少30%~70%;无效:症状及体征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x100%。采用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疼痛缓解判定标准:完全缓解:评分下降>80%;部分缓解:评分下降50%~80%;未缓解:评分下降<50%。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骨科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软组织痉挛、退行性病变以及无菌炎症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率极高,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纳为眩晕范畴,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眩晕。该类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体稳定性非常差,不适用于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患者具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听力衰退、耳鸣、记忆力下降等并发症[4],严重者可导致短暂失明、神经衰弱、口唇麻木,更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所以必须积极进行治疗。
  西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复杂,机械压迫、脊椎不稳定可使颈脊髓、神经根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病损,若颈脊髓本身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亦会导致相应临床症状。脊髓周围血运较为丰富[5],其中脊髓前正中动脉与两条脊髓后动脉其主要血供血管,均起于椎动脉。椎问盘突出压迫脊髓所导致病变区域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推测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关联。有研究表明,颈椎在屈曲位时,脊髓受到前方压迫增大,椎管变窄,并且脊髓牵拉变长,使脊髓前2/3部分供血不足[6]。由于增生退变使神经根轴周围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纤维增生改变束缚根动脉,使其无法逃避机械性压迫,进而根动脉容易在椎间孔内受压造成脊髓缺血性损害。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分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是由于外感风、寒、湿引起的。风、寒、湿邪从颈肩部位的腠表侵人后会对经脉的运行造成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不通则痛。长年累月可损耗大量阳气[7],导致筋脉失养引起疼痛,还会表现为颈肩部酸楚、关节僵硬。②认为与脏腑气血存在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8],肝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肾不足可导致筋骨不容,肌肉痉挛作痛,所以治疗该病要以柔肝缓急止痛为原则。肾属水、肝属木,如果肾水亏虚则累及肝导致颈部肌肉疼痛、气血不畅,所以肝肾不足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③外伤劳损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分为急性创伤以及慢性劳损。程度较轻的外伤可导致肌肉扭伤、气滞血凝引起疼痛,治疗以活血通络为主[9]。久治不愈可导致瘀血内阻、耗费气血引起慢性劳损。现代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看电脑、驾驶车辆都会引起颈椎后的肌群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引起肌肉痉挛,时间一久就会导致肌肉筋膜劳损,使得原来维持椎体正常平衡的束缚能力被破坏,颈椎在受到非常小的外伤压力后就会引起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等病变导致严重疼痛[10]。总而言之,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原因是外邪侵袭、脏腑虚衰、外伤劳损等,包括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且虚实夹杂,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活血化瘀方法,同时还要补益肝肾,达到内外兼治的作用。   颈椎的平衡包括内平衡以及外平衡。内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部的关节结构以及韧带,维持外平衡的因素主要是颈部后肌群和颈前肌群等。长时间低头或者受到外伤后导致颈后群痉挛引起无菌炎症可导致颈部严重疼痛、无法正常工作,休息后炎症减轻,但是颈部肌肉劳损也会导致颈椎的正常平衡被破坏,颈椎的生理曲度逐渐消失,椎体的活动度受到严重限制,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的高度也在降低。中医.骨伤手法根据上述生理病理变化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加宽椎间隙,缓解颈后肌群的紧张状态,回缩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起到纠正筋出槽、骨错缝的状态。手法中对颈部肌肉进行牵拉,可以将作用力传达到更为深层的椎间盘椎体以及软组织上,减轻紧张筋膜的压力,重建颈部软组织,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采用颈部牵引治疗。如果疼痛明显可以口服尼美舒利等消炎止痛药,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西医治疗该病最大优势在于手术治疗,但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摘除、椎间盘置换术等。但是手术后仍然有复发的可能并且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性,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西医治疗可采用牵拉疗法,但是单一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必须联合用药。
  关于中药方剂内服治疗颈痹症常见于古籍中,如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项背强,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用于治疗太阳经病症出现的项背强几、活动受限等症状,现在医家也常将此方加减变换用于治疗颈椎病并能取得较好疗效。在《伤科补要》中就主张用疏通法以和血止痛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颈痹症。大活络丹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于治疗气滞血瘀颈肩臂部或周身疼痛之症,此方一直沿用至今,并在中医药治疗瘀血阻滞所致颈椎病颈肩臂痛方面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代名医石仰山就提出从痰论治,使用牛蒡子汤来治疗周身四肢,颈肩臂疼痛麻木酸楚不适,或有肢体牵扯放电感掣痛,或急性肌肉筋膜受损,疼痛局部筋结形成,关节活动不利之症。本次研究组所采用的中医内服药方中,灸甘草具有助阳补虚的功效,生姜有散寒止痛的功效,黄芪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葛根具有通泄营郁的功效,黄岑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可发挥通络止痛、益气活血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颈椎病疼痛,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明.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2015,2211):475-476.
  [2]周远霞.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4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16(21):64-66.
  [3]黄海澄.卧式动态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腰痛杂志,2015,20(12):99-100.
  [4]司井夫.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911):110-111..
  [5]高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手法治療.按摩与导引,2015,17(6):123-124.
  [6]李伟.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5):169.
  [7]夏±宇.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68-169.
  [8]Perkins V, Vijendren A, Egan M, et al. Optimal timing for nasal fracture manipulation-Is a 2-week target really necessary?A single-cent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 patients. Clinical Otolaryngology,2017, 42(6):1377-1381.
  [9]彭璐,李志鹏.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的临床疗效分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4):73-75.
  [10]Tao J, Lin J, JunDe S, et 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houlder dislocation using bone setting 12(9):1267. manipulation.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Traumatology, 2018,12(9): 1267.
  [收稿日期:2019-1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5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