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7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7.37%,与对照组的84.21%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治疗中有可靠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线确诊。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69岁,平均(48.9±5.28)岁,骨折原因中有15例高处跌伤,有14例砸伤,有9例摔伤;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9.2±5.03)岁,骨折原因中高处跌伤占17例,砸伤占11例,摔伤占1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研究组则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医师行局部血肿部位性臂丛阻滞麻醉,取患者平卧位,让患者肘部和患肢呈现90度,让一名护理人员支撑起患者患肢的前端,医师在患者桡骨远端的背部放置两个拇指,在患者手腕部位放置其他手指,持续性开展所有的牵引复位动作,随之纠正整个骨折重叠的部位,在牵引力的作用之下发力向下压骨折重叠部位,让骨折部位在手掌作用下复位[1]。在整个复位治疗的过程中,要采取熟悉且连贯的动作保证一次复位,因此对医师要求较高,在复位完成之后还需要采取石膏外固定法固定骨折部位,在固定中要保持患者患肢前端的松紧度,且还要保持血流通畅,不要出现压迫感。在桡骨远端背侧呈现平坦状态后则达到了复位标准,除此之外,患者手指能够正常活动,桡骨骨头轮廓也正常。在治疗后可采取树脂石膏进行固定,医师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肢体运行状况,询问患者肢体感觉,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和病情调节树脂石膏的松紧程度。在复位之后医师需鼓
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进行前臂伸展锻炼。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①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在X线观察下发现骨折处完全愈合,无畸形,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无疼痛(治愈),在X线检查下发现骨折对位有所欠缺,伴随轻度畸形,局部发生疼痛(好转),在X线下发现骨折未愈合,且有严重畸形,疼痛难忍(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3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9例治愈,有8例好转,有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中治愈患者23例,好转患者9例,无效患者6例,治疗效率为84.21%。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37、P=0.0473,P<0.05)。
3 讨 论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骨折疾病,在疾病发生后还会伴随着腕关节损伤以及下尺桡关节损伤,此种骨折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但是由于青年人好动活泼,因此这类人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后也经常发生这类骨折,有临床研究显示人在跌倒后腕关节、前臂旋前位、手掌部位在着地后会发生桡骨骨折[2]。桡骨远端伸直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在骨折后患者的腕部和手掌部的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临床上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治疗中,在治疗前先制定具体的固定方案和治疗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骨折治疗的成功率,在完成复位治疗后仍需进行骨折固定,若是处理不慎,则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手掌功能障碍和手掌畸形。在《普济方》中详细描述了中医正骨手法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对处理不当所导致的复位不全的后果进行了摘录,在研究中发现中医正骨手法中的树脂石膏固定法下,患者的手指活动不受到限制,术后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骨折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在锻炼过程中医师配合使用静脉泵,进而有利消除患者手上、前臂上的水肿。在复位治疗后,第二天还需要拔除引流管,配合腕关节锻炼,在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进行X线检查,从整体上评估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法有效性高。
综上,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 峰.中医正骨手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8,8(22):321.
[2] 吕耐山.中医正骨手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J].饮食保健,2018,5(23):97-98.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0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