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体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体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昏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干预后,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昏迷情况,有效降低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提高脑灌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护理 新型体位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3.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ew post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Febr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tudy group used new post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rough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a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study group pressure i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by new post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ir coma,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mprove cerebral perfus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Routine nursing New posture nursing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大多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受伤严重会长时间昏迷,伤口也会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1],并且还存在不能自主进食,常常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这样就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治愈效果,增加病死率[2]。另外,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随着病情恶化还会出现脑疝的可能,对治疗及护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本研究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均小于8分;受伤后昏迷时间大于6 h;四肢和脏器不存在复合伤;受伤前没有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少于1个月;住院或者随访期间发生死亡;消化道发生出血或者溃疡。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67±5.49)岁,平均GCS评分(6.49±1.92)分,患者受伤原因为交通意外患者20例,坠落伤患者10例,其他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72±5.51)岁,平均GCS评分(6.52±1.99)分,患者受伤原因为交通意外患者21例,坠落伤患者9例,其他患者5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在住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胃肠营养、按照患者的需要给予高压氧治疗,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定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干预。待一段治疗后,患者出现病情好转时,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让患者开展一些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4-5]。
   研究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干预:(1)对于合并脑部水肿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适当的抬高;对于休克的患者,要使其采用足高头低位[5-7];对于昏迷状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在护理时要使其采用侧卧位。(2)对于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要使其采用平卧位,禁止使用头侧位,如果患者存在轴索损伤,要禁止使用物品垫高头部。(3)对于脑外部损伤的患者,手术后要严格保证患者卧床,不可随意活动,医护人员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屈曲、足部背伸趾屈、小腿抬高等动作。定时对其进行翻身并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同时要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防止出现压疮[8]。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昏迷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昏迷状况进行评分:13~15分,昏迷时间少于20 min为轻型昏迷;9~12分,昏迷时间在20 min~6 h为中性昏迷,3~8分,昏迷时间超过6 h为重型昏迷[4]。
   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脑灌注压变化情况。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优[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昏迷情况对比
   通过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昏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一般情况下会长时间的昏迷,导致其生活无法自理,同时其受到的应激损伤以及长时间的卧床会破坏其机体原有屏障,而通过体位护理可以对患者脑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对于脑组织中相关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病灶部位脑细胞的代偿和重组,进而使患者能够尽快苏醒和恢复记忆[9]。
   颅内压升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见的问题,可对患者的病情产生较大影响,情况严重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0]。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其颅内压水平的不断升高可以导致患者进一步降低脑灌注压,从而能够加剧患者的脑水肿和脑损伤的进程[11]。对于正常的健康人群来说,其脑灌注的调节主要被脑血管所控制和支配,当患者出现脑部损伤和神经系统受损时,患者正常的脑灌注调节机制会被不同程度的破坏[12]。通常情况下,针对这种情况的患者一般会采用头高位,但是具体高度和操作并没有权威性的结论。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摸索和实践过程中,针对于不同体位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变化趋势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实施有针对性、差异化和体位护理,临床综合护理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改善。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干预,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昏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13]。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于重型颅脑损傷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和动脉压,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14]。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6]。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新型体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情况,降低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提高脑灌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加快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红.早期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2):16-17.
  [2]林海云,王春兰.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3-125.
  [3]王琴,李丽,康晓玲,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6):663-665.
  [4]曾莉,守丹.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3-26.
  [5]邓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79-82.
  [6]赵青荣,魏红,张彬,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8(2):75-77.
  [7]曾莉,守丹.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3-26.
  [8]黄现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1621-1623.
  [9]王慧芳,李宗尚,张小盼.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454-2456.
  [10]周碧瑶,李萍,娄侠儒.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61-63.
  [11]赵磊.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25(5):125-127.
  [12]游晓梅.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210-1211.
  [13]刘薇.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减压手术患者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7,23(11):158-159.
  [14]彭瑛,陳丽,殷淑芸.护理干预引起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的预测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9):626-628.
  (收稿日期:2019-09-17) (本文编辑:张亮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4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