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和IL-6、IL-10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后遗神经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改善效果。方法 62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 利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伐昔洛韦口服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6个月, 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16±0.87)分低于对照组的(6.02±1.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45,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 高于对照组的74.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IL-10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 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疾病患者运用更昔洛韦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有利于缓解后遗神经痛症状, 改善IL-6、IL-10水平,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后遗神经痛;炎性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67
带状疱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 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较为成熟, 发病期间形成的小水疱基本能够在一定时间的治疗后消失, 但是部分患者在疱疹消退后容易出现神经痛的现象, 这一症状有着持续时间长、难以根治的特点, 如何消除患者在疱疹消退后出现的神经痛症状是医学专家的研究重点[1]。在近年来的研究中, 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试验, 发现炎性因子物质和神经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探究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 本文对与带状疱疹治疗息息相关的更昔洛韦疗法进行了探究, 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2例开展对照分析, 利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3例;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52.65±5.7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4例;年龄46~71岁, 平均年龄(53.29±5.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接受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107]0.5 mg, 口服的方式进行基础治疗, 3次/d, 治疗4周[2], 同时基础常规配合针灸治疗2周, 1次/d。观察组患者接受更昔洛韦(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265)0.25 g, 静脉注射, 2次/d, 治疗7 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H10960079)0.3 g, 口服, 2次/d, 治疗10 d [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及 VAS评分 对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 均进行VAS评分, 将得到的分值作为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价标准, 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的康复程度越好, 也就是较为有效的减缓了患者的疼痛指数[4]。数据的采集应建立在一定时间长度观察的基础上, 一般观察时间为3个月, <3个月的观察时长可能会导致收集的数据不全面, 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 3. 2 比较两组患者的带状疱疹治疗效果 无效:疼痛症状并未随着疱疹的消退而消失, 甚至会加重或是维持在原有的水平;有效:疼痛程度随着一半数量的疱疹消失而得到减缓, 一般减缓为中等程度;显效:疼痛程度随着大部分(约75%)疱疹的消除而大大减轻, 仅存在较为轻微的疼痛感, 患者能够正常的生活;痊愈:疼痛症状随着疱疹的全部消退而完全消失, 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察觉不到任何神经痛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5]。
1. 3. 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 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结束后, 均对患者的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兩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及 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6个月, 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 P>0.05);观察组VAS评分(3.16±0.87)分低于对照组的(6.02±1.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45,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 高于对照组的74.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IL-10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 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带状疱疹疾病所引起的大面积疱疹大多数时候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消退。但是, 由于疱疹病毒较为容易被激活, 数量剧增的病毒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的出现是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的直接原因。这种疼痛症状多出现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上, 据大量的临床诊断统计, 约有50%以上的老年患者会在带状疱疹消退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现象, 患者的年龄越大, 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都会不断的减弱, 因而导致疼痛持续的时间不断被拉长, 这对患上疱疹的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因此, 如何有效减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年龄大、身体素质差的老年患者来说[7]。炎性因子失衡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过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IL-6水平升高, IL-10水平降低, 炎性因子失衡, 不利于神经痛的缓解。因此, 促进炎性因子平衡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更昔洛韦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 属于鸟嘌呤类抗病毒药, 其作用主要是对抗病毒。这种药物对抗病毒的主要原理是对病毒酶的作用进行抑制。本品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被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化合物, 然后经细胞激酶的作用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 在感染巨细胞病毒的细胞内, 其磷酸化的过程较正常细胞中更快。其中三磷酸盐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 并掺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 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同时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比对宿主细胞的DNA多聚酶强。作为目前治疗带状疱疹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它有着极高的治疗效率和较低的副作用, 这些优点都成为了医师和患者选择更昔洛韦的理由。伐昔洛韦在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原理主要是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帮助突触更快速的进行传递恢复, 受损的神经因此而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 患者的疼痛状况将会得到减轻。
综上所述, 带状疱疹神经痛疾病患者运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效果较好,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痛症状, 且副作用较低, 药物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玄明文, 黄颖, 刘战, 等. 弥可保联合复方三维B治疗疱疹病毒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8, 52(4):40-42.
[2] 张晓云, 康康, 王生. 更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15):82-84.
[3] 刘庆. 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对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154-155.
[4] 郝玉玲. 威伐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皮肤病与性病, 2019, 41(1):134-135.
[5] 妙文智, 李列紅. 红蓝光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0): 100-102.
[6] 翟学英, 李进丽, 张宁, 等. 中频电透去毒2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1):155.
[7] 翟学英, 李进丽, 张宁, 等. 阿片类药物对带状疱疹疗效转归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2):137.
[收稿日期:2019-08-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4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