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采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方式进行诊断,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T波、ST段异常率, 诊断描述准确率。
  结果 观察组T波、ST段异常率为25.0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诊断描述准确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实施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 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能早期明确患者诊断。
  【关键词】 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心血管疾病;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17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 其主要以心悸、头晕、气促等作为临床表现, 该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群最为常见[1]。根据临床数据显示, 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老化情况, 进而降低人体血管弹性, 在该情况下, 中老年患者易由于血管舒缩障碍, 进而引起不良症状, 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中, 一般先通过对疾病诱因进行明确, 再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心电图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手段, 临床分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 其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 具有费用低、重复检测、无创伤等优势。而目前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在临床广泛应用, 能为心电图检查提供较为丰富的选择[2]。因此, 本次研究对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
  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
  19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5.21±8.51)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46.17±
  8.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方式。在检查过程中采用人工分析疾病打印图形。
  1. 2. 2 观察组 实施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方式。采用EASI导联放置法, 从而对患者实施进行24 h全天监测, 对患者疾病的发生时间、发生时的机体状态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进行动态监测时, 医疗人员应尽量保持患者卧床休息, 并叮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待动态监测结束后, 医护人员应明确疾病发生情况[3, 4]。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T波、ST段异常率, 诊断描述准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T波、ST段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T波、ST段异常率为25.0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诊断描述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描述准确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 具有多种类型, 易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而早期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十分必要, 若治疗不及时, 易引起较多严重问题, 比如休克和死亡等[5]。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胃肠道反应、剧烈痛感等症状, 严重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多数患者均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能减轻患者血管压力, 但是手术具有风险, 患者在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而早期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十分重要[6]。多数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过程中, 可发现倒置T波、宽大T波, 由于患者細胞内钾离子外流、心肌细胞缺血、从而使人体心肌细胞损伤, 引起QRS波群振幅增大情况, 损伤从患者缺血部位扩散直至人体心肌正常细胞。同时多数患者在急性期易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其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导致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加, 易对人体造成影响, 使大量血脂聚集, 导致粥样斑块, 对人们生命健康易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医学研究显示, 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所占比不断增加, 且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从而导致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 使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7]。而对于该类疾病实施一项有效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 为了预测患者病情危险性, 寻找一项有效、安全的诊断方式, 利于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预判和诊断。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致残率十分高, 该疾病的治愈难度也十分高, 但是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对改善患者病情十分重要。在诊断过程中通过采取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 为新型诊断方式, 能了解每例患者疾病进程, 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目前临床对于该心血管疾病一般以心脏造影或超声诊断技术为主, 由于心血管疾病症状发作时间十分短, 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确诊。现如今, 心电图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 其具有较多优势, 比如可重复性操作、无创、诊断价值高等。目前临床常用心电图主要包括两类, 例如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上述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在临床存在广泛争议, 常规心电图价格低廉, 作为临床常用诊断方式, 具有诸多优势, 能够将患者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能够利于疾病的诊断, 同时对多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 能够快速获得数据, 操作十分简便, 但由于诊断时间较短, 导致获得的监测数据无针对性, 仅能够代表患者某一时间段的具体心脏活动规律[8, 9]。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存在较多优势, 在检查过程中, 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采取数字化诊断方式, 能详细记录每例患者24 h疾病发生过程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能对每例患者数据进行客观反映, 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通过对患者进行24 h持续性监测, 能够对患者昼夜节律的心电活动变化进行监测,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 更具有优势, 能够持续且不间断的记录患者心脏的活动, 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危险因素。   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具有多种优势, 其主要包括:①常规心电图对人体短暂性心律失常检出率较低, 易导致漏诊情况发生, 而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则能捕捉到人体短暂异常心电变化, 对临床症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明确诊断隐匿性心律失常情况;②通过使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能深入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發展规律和表现形式, 从而明确人体是否具有窦房结功能不全情况;③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还能监测到心血管疾病患者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 从而了解阻滞发生和人体日常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利于患者后期治疗;④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不仅能对心律失常进行识别, 还能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能作为每例心律失常患者的用药参照标准;⑤心血管疾病患者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为室颤或者室速, 伴有心电活动不稳室性早搏, 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能对室性早搏发展规律准确进行识别。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与常规心电图实施人工分析疾病打印图形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 具有显著优势, 在选择患者心电图检查类型时, 应根据每例患者情况实施选择。
  经研究表明, 观察组T波、ST段异常率为25.0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诊断描述准确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实施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系统, 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能早期明确患者诊断,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婧. 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8):1208-1210.
  [2] 张绍蕊. 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18, 25(9):1043-1044.
  [3] 陈继生, 王达开, 许军荣, 等.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1):106-107.
  [4] 董莉.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优势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18):2372-2375.
  [5] 黄琳.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江西医药, 2017, 52(11):1156-1158.
  [6] 林楚容, 范景如, 陈墅, 等. 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5):2146-2149.
  [7] 谭红伟, 张旭敏, 邹誉, 等. 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射频消融治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3(3):172-175.
  [8] 韩魏, 王祖禄, 梁明, 等. 上腔静脉起源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1(z1):50-51.
  [9] 马一鸣, 时向民, 陈琪, 等.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研究.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4):452-455.
  [收稿日期:2020-0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4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