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团体活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团体活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精神科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团体活动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 团体活动;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8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高致残的慢性病, 具有衰退化倾向, 约半数患者最终结局为精神残疾,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情感负担[1]。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最终目标是社会功能的维持与恢复, 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正尝试各种干预方法, 让患者早日改善和恢复社会功能。团体活动是通过设计活泼有趣的讨论、游戏等活动增强团体成员相互学习的氛围, 引导团体成员观察、学习他人, 促进其进一步探讨、认识和接纳自我, 接受新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改变自身错误的态度及认知, 以树立和发展良好的生活方式[2]。作者对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2个月的团体活动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10月在广东省南海区罗村医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 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 病情处于恢复期, 即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分<30分;②病程15 d~18年, 年龄18~55岁,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③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④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精神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活动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组建团体活动小组 主要由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社工组成。对患者进行身体、心理评估及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1. 2. 2 实施方法 团体活动包括准备阶段、初始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3]。4个阶段实施目的分别为:①建立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②引导团体成员探讨问题、认识自我, 识别情绪;③通过团体活动, 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疾病症状, 谈论对治疗的感受;④促进患者观念及行为的改变, 制定新的生活规划。每次团体活动成员8~12例, 时间60~90 min, 1次/周, 连续2个月。
  1. 2. 3 活动形式
  1. 2. 3. 1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通常以8~12人为一组, 根据组织者抛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①药物篇。讨论服药与否的矛盾心情, 科学对待药物的副作用。让患者知道自己服用什么药物、剂量、次数及对药物的看法等。组织服用相同药物的患者为一组, 每例患者用纸描述自己的服药矛盾, 向其他组员提出正向建议, 分享本次团体活动的收获和感受。②预防复发篇。引导患者设想当疾病复发时, 自己最担忧的是什么, 激发患者做好预防复发的动机。告诉患者如果睡眠不好, 又出现原来的精神症状是什么问题, 引导患者找出早期复发征兆, 梳理引致复发的原因。③处理复发篇。分发预防复发小册子;运用叙事治疗法围绕小册子内容展开讨论, 怎样应对复发。④康复计划篇。主要是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理想、梦想、最欣赏自己的地方、为梦想做出过何种努力, 希望如何继续往前走;出院后最想去做的事, 预估会遇到哪些困难, 以前有什么成功的经验。⑤增加康复意识篇。指出患者精神疾病康复的条件, 如何坚持长期服药, 定期复诊, 如何在社区康复等。
  1. 2. 3. 2 专题讲座 主要是根据患者所存在的共性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授、解答疑惑。主要内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维持用药的注意事项;精神疾病复发的先兆和处理;如何应对不良事件和自我调节;如何与家人和睦相处, 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等。
  1. 2. 3. 3 现身说法 主要是通过叙事疗法让患者透过故事叙说的倾听、吸收, 使问题外化, 帮助其重构疾病故事意义, 发掘护理要点, 从而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使其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4]。如让患者讲述自己患病的经历和治疗经过, 反思优点与不足。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如何解决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集各组员的信息并在大组会议汇报。
  1. 2. 3. 4 知识竞赛 由团体活动小组成员根据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提出问题, 团体成员进行抢答, 从而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答对的给予小件生活用品奖励。
  1. 2. 3. 5 心灵倾诉 主要是通过茶话会形式, 引导患者畅所欲言, 组员自由提出疑惑或顾虑, 谈个人对这些方面的感受, 与其他组员分享。要求每人在对方小册子上写一句鼓励的话或用小纸写一句鼓励的话贴在白板上, 组员间通过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来缓解负性情绪。由提出疑虑的组员总结后, 大家齐唱励志歌曲。   1. 2. 3. 6 团体游戏 常见团体游戏如下:①破冰游戏如击鼓传球, 输的患者念一段绕口令;②每人一张发问纸, 在规定时间内向尽量多的组员询问, 最后了解其他组员资讯越多的为胜利;③下大雨, 分享玩这个游戏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如反应力、记忆力、手脚协调能力, 引出有无出现药物副作用等。
  1. 2. 3. 7 病友互助会 发放生涯卡, 要求患者各自选取5个对自己最重要的卡片, 将卡片中的词语写在彩色纸片上;护士或社工逐一读出内容, 让其他组员谈谈对这位组员的看法。为患者提供一个回归家庭和社会前的过渡阶段, 促进患者康复, 降低复发率。活动结束前每个组员分享自己今天的感受, 增強病友间的凝聚力和共同战胜疾病的决心。
  1. 2. 3. 8 总结分享 由团体活动小组负责梳理与总结团体成员对本次团体活动的感受, 最后填写反馈表, 结束活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OSIE评分 采用NOSIE量表。共30个选项, 包含7个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越高, 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越低, 健康水平越好。
  1. 3. 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 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两个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分4个等级, 采用1~4分制记分, 量表满分为80分, 评分分越高, 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 3. 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打分, 总分100分, 评分<60分为不满意, 评分60~79分为较满意, 评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OSIE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可导致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障碍的疾病, 据报道,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精神残疾、心理障碍和病耻感, 生活质量低下[5]。本研究表明,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团体活动能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促进康复。
  团体活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 主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设计活动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主题讲座、现身说法、知识竞赛、心灵倾诉、团体游戏等[6]让患者对疾病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专家现场讲授、解答疑惑;病友之间现身说法, 总结经验供他人借鉴;而知识竞赛则通过病友间抢答,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同时通过病友间心灵倾诉, 使患者互相信任, 精神上相互支持与鼓励, 从而缓解负性情绪。这种形式多变的活动, 既丰富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又使患者能理解和接受。观察组患者通过团体活动, 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增加, 社交能力增强, 自信心增强, 表示出院后要调适心态, 坚持服药, 主动参加工作或力所能及的劳动。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团体活动,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使患者在团体活动中互相支持和鼓励, 增强认同感, 降低病耻感, 降低负性情绪, 缓解焦虑抑郁症状[7]。有利于疾病恢复。本研究表明, 团体活动干预后更能显示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降低患者的病耻感, 提高其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团体活动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且可操作性强,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 崔荣, 张国富, 等.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进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 19(3):23-27.
  [2] Barrear M, Joanna Y, Carly F, et al, A group intervention for siblings of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Psychososocial Oncology, 2015, 24(6): 20-32.
  [3] 单岩, 张琳, 张奕琳, 等. 团体活动在慢性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护理研究, 2016, 30(6):2066-2068.
  [4] 黄辉, 刘义兰. 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2):196-199.
  [5] 李遵清, 韩鹏, 仇爱玫.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2):1098-1099.
  [6] 田昌英, 王国荣, 杨青, 等. 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12):1386-1389.
  [7] 仪玉伟, 李雪霓, 魏时懿, 等.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影响研究.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6(5):851-854.
  [收稿日期:2020-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4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