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 检查患儿体内的肺炎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的抗体, 记录患儿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发热天数等因素。统计患儿院内感染情况, 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6例RMPP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有15例(41.67%), 其中病毒感染3例(20.00%), 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3例(20.00%), 细菌感染9例(60.00%)。经单因素分析得出, 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如下: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发热天数(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 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是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MPP患儿合并院内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 影响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4个因素。在治疗护理RMPP患儿时, 尤其要防范独立危险因素, 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17
支原体肺炎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 由支原体感染引发,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间常见, 在儿童获得性肺炎中占据40%左右, 也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近年来诊断技术快速发展, 很多难治性病例得到确诊, 在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是造成RMPP的主要原因[2]。通过分析RMPP病原菌分布特点, 分析其危险因素,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成为预防控制RMPP的依据。本文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RMPP患儿中随机选取36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36例RMPP患儿为研究样本, 男女比例为20∶18, 年龄4个月~12岁, 平均年龄(4.36±2.55)岁。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 患儿出现以下情况:a.接受大环内酯药物治疗, 经过5 d治疗后, 病情并无好转。b.患儿发病时间>3周。c.除肺部病变之外, 患儿其他系统没有受到损伤。d.使用影像学检查, 患儿胸部病灶区域变大。经上述诊断标准诊断, 所有患儿均确诊为RMPP。②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③经过影像学检查, 入院时患儿肺部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有支气管炎、轻微间质性肺炎改变。④患儿白细胞计数处于正常水平, 部分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稍高于正常水平[3]。标准:①排除中途中断治疗患儿, 以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患儿。②住院前接受过不明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
1. 3 方法 ①记录患儿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发热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各个系统是否有异常受损表现。②患儿入院后, 在24 h内采集静脉血, 对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进行检查。③使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盒对患儿口咽部分泌物进行检测, 同时使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 对患儿病原菌进行分析。使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的检验[4]。④记录患儿入院前以及住院3 d内的胸部CT, 对炎症浸润范围进行记录, 观察是否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实变情况。
1. 4 观察指标 统计36例患儿院内感染情况以及病原体分布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病原体分布情况 36例RMPP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有15例(41.67%), 其中病毒感染3例(20.00%), 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3例(20.00%), 细菌感染9例(60.00%)。
2. 2 单因素分析 将36例RMPP患儿分为感染组
(15例)与非感染组(21例), 经单因素分析得出, 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如下: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发热天数(P<0.05)。见表1。
2. 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 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是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非典型原发性肺炎, 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高发, 多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 造成肺部发生间质性改变, 诱发支气管炎
症[5]。有研究表明, 幼儿尤其易患肺炎支原体肺炎, 多由于幼儿自身免疫力低, 抵抗支原体感染能力偏弱, 导致肺炎的发生[6]。且支原体肺炎为散发, 容易形成感染性肺炎扩散,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 引发剧烈咳嗽、发热等表现。患儿初期表现为干咳, 偶尔出现咽痛、喘息以及头疼等情况, 可通过肺炎支原体和飞沫感染, 一旦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其他病原菌发生合并感染, 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 严重时造成患儿死亡[7]。
3. 2 病原菌分布特点 患儿患病后, 主要表现出发热、咳嗽等症状, 也有少数患儿无明显症状。患儿发热时间过长, 会加重病情, 出现重症肺炎或者难治性肺炎[8]。难治性肺炎的發病机理尚不明确, 普遍认为同其他病毒细菌合并感染存在密切关联。经本文研究, RMPP患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有15例(41.67%), 其中病毒感染3例(20.00%), 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3例(20.00%), 细菌感染9例(60.00%)。可见在RMPP患儿中, 主要受到细菌感染的患儿占据多半, 也有部分患儿受到病毒和肺炎衣原体的感染。 3. 3 单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因素, 包括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发热天数、流行病接触史、侵入性操作、生活环境等多个因素[9]。经单因素分析, RMPP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发热天数。确定危险因素后, 可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在临床治疗中加强规避, 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常规肺炎患儿转变为RMPP。
3.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发现,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操作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四大独立因素。第一, 秋季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 且支原体在>37℃的环境中, 存活率会大幅降低。在秋冬季节, 支原体更容易传播, 有报道显示, 秋冬季节幼儿发病率约为夏季的3倍。第二, 患儿住院期间, 受到医院特殊环境的影响, 造成患儿免疫力较差, 更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延长, 意味着患儿和病菌接触的时间更多, 增加感染病菌的几率, 造成发病风险的增加[10]。第三, 治療RMPP时常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感染病情, 促进患儿自身产生抗体, 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但是过度的抗体, 会造成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和器官受损, 造成感染问题加重[11]。第四, 在临床治疗中, 使用留置胃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也有可能造成患儿管道黏膜的受损, 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操作作为引发RMPP的四个主要独立因素, 在临床治疗护理中要加强重视, 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维护治疗效果, 避免患儿病情恶化。
3. 5 治疗建议 对于RMPP患儿的治疗要避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同时治疗, 并尽量控制住院的时间。加强病房管理, 定期通风消毒杀菌, 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几率。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节, 需要尽量避免患儿之间相互接触,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12]。患儿住院期间严格控制探视人数, 要求家属穿戴口罩, 避免带入细菌病毒。需要胃管和反复吸痰治疗时, 注意操作轻柔, 减少侵入性损伤, 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同时定期清理患儿呼吸道, 促进患儿排痰, 保证患儿呼吸通畅。
综上所述, RMPP患儿合并院内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 影响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4个因素。在治疗护理RMPP患儿时, 尤其要防范独立危险因素, 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新锋, 赵志妙, 张中平.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河北医学, 2017, 23(5):780-783.
[2] 李娜, 穆亚平, 陈静, 等.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预测作用.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1(6):511-516.
[3] 张晗, 尚云晓. 纤维支气管镜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价值.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 34(6):504-507.
[4] 赵茜叶, 侍苏杰, 孙大权, 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半乳凝素-3水平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1(2):150-154.
[5] 郭靖, 闫平, 殷占茹.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抗炎与致炎因子表达的变化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21):
3338-3340.
[6] 吉征喜, 姚劲, 孙祖银.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 33(11):900-903.
[7] 李虎年, 刘杰, 赵旭, 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2):273-275, 283.
[8] 许姜姜, 舒林华.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1):37-42.
[9] 翟佳羽, 林烈桔, 麦朗君, 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8):569-574.
[10] 陆燕红, 张新星, 严永东, 等. 混合感染因素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响.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2):81-85.
[11] 张新星, 陈正荣, 顾文婧, 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及细胞因子表达. 临床儿科杂志, 2016, 34(8):561-565.
[12] 甄波, 胡国斌, 曾艳.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山东医药, 2015, 55(44):73-75.
[收稿日期:2020-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31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