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脑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西院区就诊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脑针治疗,对照组在脑梗死偏瘫普通常规康复治疗后实施假脑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MRS、Berg balance scale和Fugl-Meyery评分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Berg balance scale和Fugl-Meyery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针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的Fugl-Meyer和Berg平衡评分。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脑针;NIHSS;Fugl-Meyer;Berg平衡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0-057-0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EREBR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Zhongqing,Zhang Xuezhi,Huang Aiyun,et 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rain acupuncture on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40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and comparability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roup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rain acupunctur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am brain acupuncture after gener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Berg Balance Scale and Fugl-Meyer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NIHSS and M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The acupuncture needle can improve the Fugl-Meyer and Berg balance scores of the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acupuncture;NIHSS; Fugl-Meyer;Berg Balance Scale
偏癱是脑梗死后遗症最严重的症状,偏瘫患者获得独立日常活动面临各种挑战,这不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同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寻求脑梗死后遗症,尤其是偏瘫治疗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非常有益的。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学者们进行了多种有关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研究。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可能是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有效的干预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脑针是针灸的延伸,类似于小针刀操作,是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目前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其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评价[1-2]。本课题组针对脑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偏瘫是否有效开展临床研究,观察脑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西院区就诊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年龄为35~75岁;无神经功能障碍的首次卒中或复发性卒中;脑梗死后持续3个月内病情稳定;偏瘫,至少能独立行走6米;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来遵从指令,精神状态检查(MMSE)得分>24;未使用过脑针治疗;签署自愿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接受过静脉溶栓治疗或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内再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有脑梗死病史但不能行走6 米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恶化;患有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之前使用过脑针治疗;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脑针疗法中的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其形状类似小针刀,其形状和长短与针刀不同,一般为4.5~5.0厘米左右,直径为1.0~1.3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刃三部分。脑针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操作方法如下:①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头、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②选择颅骨正中线,从枕骨粗隆向前至发际终点,每隔1~2厘米定一个点,一般每次取 1~2个点为穿刺点,在选好体位及治疗点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好标记。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对特殊部位的治疗无须麻醉即可进行治疗。常用的注射药物有:2%利多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左右,每个治疗点注射稀释好的麻药3~5毫升左右。施术方式为:实像透骨,首先用辅助手的拇指指腹固定好做标记的治疗点,持针手拇食指捏持好针柄使针杆与皮肤呈45度角,刃口纵行用一侧刃角抵住治疗点的皮肤上,辅助手的拇指前端虚起,然后压在针上,双手配合用力使针抵在皮肤上的一角快速透皮,然后,把针调直使之垂直于骨面再匀速抵骨,抵骨后,迅速用辅助手的拇食贴紧皮肤捏紧针杆下压,同时持针手配合用力,用杠杆力摇动入骨。当感觉针刃入骨而有咬针感时,即可出针,完成治疗[1]。其操作要点是用缓力及恒力入骨,避免对骨造成损害。治疗时间为每天一次,2周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实施脑梗死偏瘫普通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位置、被动和主动辅助活动、姿势平衡训练、躯干控制、任务导向练习等,每次持续约1小时。这些治疗结束后,实施假脑针治疗,操作位置与观察组相同。对照组表面看似实施脑针治疗,但实际没有进针,它是皮肤表面刺激不是针插入骨。为保证研究的同质性,所有的康复治疗将由合格的治疗师来完成。
1.3 随访
完成2周治疗后,将对所有患者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培训并要求每位患者在出院后每天记录他们的病情,例如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和频率,不良反应等。每个月底,由评估员致电患者根据病史、电子病历追踪他们的病情。
1.4 观察指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Fugl-Meyer评估。大多数脑梗死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平衡控制存在问题,Berg平衡量表是作为量化保持平衡能力的一种有力工具。Fugl-Meyer评估通常用于评估运动功能,包括对上肢和下肢的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統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
两组性别构成及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MRS、Berg平衡、Fugl-Meyery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Berg平衡有所降低,Fugl-Meyery有所升高,但NIHSS、MRS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erg平衡和Fugl-Meyer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偏瘫作为脑梗死后遗症最常见的症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脑梗死后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灸治疗被认为是协调和调节大脑和身体功能活动的常用疗法[3-5],除综合康复治疗外,针灸被广泛用于临床,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替代和补充疗法[6-7]。 脑针是针灸治疗的特殊形式,具有使用方便,疼痛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日益引起临床关注[1-2]。脑针治疗的机理是将针插入表皮及筋膜中,刺激皮肤感觉和运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3,8-10]。
本研究发现脑针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Berg Balace scale,Fugl-Meyer均有改善,这对患者在没有服用任何降低肌张力药物情况下的康复有一定帮助,因此,能够解释部分患者脑针治疗后,患者感到轻松,行走较前方便的原因。脑针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帮助,这是相关药物不能代替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我们认为可能与刺激筋膜有关。但是脑针治疗对NIHSS和mRS评分没有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为科学的评价脑针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是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吴俊.宫氏脑针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099-1101.
[2] 涂雅丹,宫长祥,贺振泉.宫长祥运用宫氏脑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9,36(6):1156-1158.
[3] 张国强.电项针加头针丛刺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5-76.
[4] 张云云,姜迎萍,周益凡,等.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35(16):1-4.
[5] 钟映芹.头舌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0):124-126.
[6] 栗先增,顾伯林,周红,等.项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56(4):322-326.
[7] 刘丽,夏文广,徐婷.头皮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3):123-126.
[8] 胡晓丽,李元婧.头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8):145-148.
[9] 司宽红,陈文博.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5):425-428.
[10] 张云云,姜迎萍,周益凡,等.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8,38(5):22-24.
[2020-06-08收稿]
基金项目:深圳市光明区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GM2019020005)
作者单位: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神经内科(王钟情、黄爱云、张丽华、刘潺潺);中医科(张雪芝);急诊科(李婷)
*通信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62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