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及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咏梅 徐悦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综合管理及其效果。方法:2009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204例,将基线信息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管理组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自行就医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高血压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有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关键词 社区管理 高血压 效果评价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高血压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都是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并且是首位致死因素。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十分必要。我国80%的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基层(社区/乡镇),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1]。在本社区中,高血压也是主要的健康问题,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不同进行综合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收治高血压患者204例,其中男104例,女100例,年龄38~72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长期外出以及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者。入选的204例高血压患者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身高、体质量指数、心率、血压、腰围、血糖、血脂、肾功能、尿酸等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检查,记录相关疾病史、家族史、饮食生活行为、目前治疗情况等。参照2005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纳入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根据以上调查的基线资料,将患者配对,然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高血压管理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102例。
  血压测量:应用水银血压计按标准方法选择右上肢肱动脉处测量血压,记录安静状态下不同日的3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取其平均值。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不同日的3次测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有高血压史,2周内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
  管理方法:①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从2009年12月开始,每月至少1次,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认识误区,高血压的心理调适等。形式上采取集体授课,发宣传册等。清淡饮食,特别是食盐的摄入量比较高的患者,严格限制食盐量,每人每天盐摄入量<6g,约一啤酒瓶盖,每人每天素油半两;饮酒者限酒,吸烟患者戒烟;易情绪激动的,避免看刺激性的电影电视,不打牌,有意识控制情绪;加强运动,每周至少慢走6次,每次1小时。监测血压,1~2天测1次血压。②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对其个体化治疗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单一或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产生。规律服药,按医嘱正规服药,偶有漏服但每周漏服<1天。由于个体差异,维持量需根据各自的血压值进行调整。对照组自行就医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两组用药情况无明显差别。
  统计学处理:各项参数均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管理组收缩压下降值及舒张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讨论
  由于心脑血管危险性和血压之间的有正相关性,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我国多项临床综合分析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舒张压每降低4mmHg,脑卒中的发生减少36%,冠心病的发生减少3%,人群总心血管事件减少34%[2]。约1%的高血压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3]。
  虽然高血压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不断更新换代,但高血压控制效果仍难令人满意,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6.1%[5]。原因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仅依赖药物治疗,对非药物治疗重视不够,忽视无临床症状的高血压,血压降下来后
  就停药等[5]。高血压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且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6]。
  现通过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发现引起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督促服药(服药剂量必须遵照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结果表明综合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均下降明显。因此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应当注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变治疗上单纯依靠药物的观念,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针对具体患者采用不同管理措施,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社会实践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9-10.
  2 刘永华.社区高血压440例观察和防治及经济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2(1):15-17.
  3 李俊山,周荣.实用急救抢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1-384.
  4 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与控制率的因素和干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753-756.
  5 雷燕鸣.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171-172.
  6 翁淑兰,刘林英,宋岩.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27-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70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