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连枝 李勇志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入院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喘憋缓解天数及住院天数指标比较上均有很大差异(P<0.01),且其总有效率(93.94%)与对照组(72.73%)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注射用炎琥宁
作者单位:461000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应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66例,均有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均可闻及喘鸣音,部分可闻及中、小水泡音。烦躁16例;口唇发绀、鼻扇、三凹征14例;心力衰竭8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3~12个月,平均7.5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平均年龄(7.91±2.43)个月,入院前病程(1.455±0.617)d。两组性别(χ2=0.062,P>0.05)、平均年龄(t=0.640,P>0.05)、病程(t=0.402,P>0.05)及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两组患儿表现均为急性起病,阵发性咳嗽伴喘憋,对照组有5例发烧,体温在37.8~38.9℃,治疗组3例发热,体温在37.5~39℃,均有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鼻扇、轻度三凹征、烦躁不安,两肺听诊有广泛性喘鸣音及少至中量湿罗音。
1.3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抗感染、镇静、超声雾化、推背吸痰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给药方法:注射用炎琥宁按10 mg/(k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中,静脉点滴一次,连用7 d。
1.4疗效判定以治疗7 d症状、体症及胸片结果判定。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喘憋及罗音消失,胸片透亮度恢复正常,小片状阴影消失。好转:体温下降,喘憋消失,咳嗽减轻及罗音减少,但未完全吸收,胸片透亮度恢复正常,小片状阴影未消失。无效:仍有阵发性咳嗽及喘憋,肺部罗音及胸片无变化。
2结果
2.1两组有效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243,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3256293.94对照组33168972.73表2两组临床表现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d)
组别退热天数止咳天数平喘天数罗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治疗组1.70±0.474.94±0.863.76±1.126.00±0.797.39±0.75对照组1.73±0.445.85±0.795.21±0.516.70±0.768.91±0.50t值0.2704.4496.7883.6539.663P值>0.05<0.01<0.01<0.01<0.01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其特征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是一种以严重喘憋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肺炎[2],该病仅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6个月以内婴儿最多见。多在冬季发病,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目前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利巴韦林,但临床上疗效欠佳,患儿喘憋缓解过程长,住院时间长。注射用炎琥宁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另外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3]。入院后在综合治疗:抗感染、镇静、超声雾化、拍背吸痰的同时,加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可及时改善患儿咳嗽、喘憋等症状和体征。注射用炎琥宁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大,其进入体内主要经肝肾代谢,本组观察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9.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65.
[3]李文平.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1,9(9):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4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