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100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100例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组,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35缓解率35%。加服中药观察组, 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89缓解率89%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好,痛经缓解率增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中药自拟方;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并在性激素的影响下生长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等。属中医痛经、血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中药自拟方温经散寒、理气止痛,。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2011年暂无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人200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1岁,平均 37岁。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
(1)有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常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性交痛及大便坠胀等。(2)子宫可稍增大、后倾、有粘连,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或子宫后壁可扪及小硬结,触痛明显。阴道后穹隆可能见到紫蓝色结节,附件处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的囊块,有轻压痛。(3)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可协助诊断【1】。
1.3 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单用米非司酮治疗者为对照组100例,月经来潮第14天开始服米非司酮6.25mg,1天1次,连用4天,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者为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外,加中药,于经来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四剂,中药自拟方:炒当归 20g、炒白芍15 g 、炒蒲黄15 g、炒五灵脂15 g、 元胡12 g、 川楝子12 g、半夏15 g 、 钩藤15 g、 乌药10 g、琥珀末6 g、肉桂3 g 。观察痛经复发情况, 观察3个月。
2 结果
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对照组,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35例,缓解率35%。加服中药观察组, 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89例,缓解率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剂,对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孕酮的2-10倍,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孕激素的分泌,同时,米非司酮能够下调异位和在位内膜ER和PR的含量,阻断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性,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使子宫内膜萎缩,以致暂时闭经,同时痛经消失【2】。文献报道,与排卵前服用米非司酮对月经影响不大,其作用主要发生在黄体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干扰阻滞内膜发育和成熟,阻止内膜向分泌期转变,延缓内膜分泌期成熟,达到控制内膜增长厚度、妨碍致痛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减轻痛经的目的【3】。
从中医上讲痛经的发生可有以下发病机理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均导致妇女气血凝滞,其中以寒凝胞中较为常见,而中药自拟方组成有炒当归 、炒白芍 、炒蒲黄、炒五灵脂、 元胡、 川楝子 、半夏 、 钩藤、 乌药 、琥珀末、肉桂,因其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舒调气血的目的;从西医上讲它具有缓解痉挛减少前列腺素释放的作用从而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有关[1]。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1)单用米非司酮治疗痛经停药后,痛经复发早,痛经完全缓解率低;(2痛经灵合米非司酮治疗停药后,痛经复发时间延迟,痛经完全缓解率增高;(3)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为妇女气血凝滞,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增强了治本作用,增加疗程有望取得更佳疗效;(4)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2-124.
[2]张蔚、刘彦,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证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01,74-76
[3]周青松:米非司酮疗程长对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05,5(9):950-9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