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红

  摘要:用细菌培养法检测霍乱弧菌,每年的48份海产品主要以各种贝类为主,12份生活污水是野外人工湖的污水和杨柳河生活污水。除检出霍乱弧菌以外,还检出其他条件致病菌,生活污水中偶有麦氏弧菌,海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关键词:霍乱;霍乱弧菌;水产品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54-02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播迅速等特点。由于近年来连续的霍乱爆发,并且其中多起都是由水产品污染食物引起的。为掌握霍乱弧菌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追索传染源,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因此我市连续多年对水产品进行监测,并从水产品中分离到霍乱弧菌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从全区各地区分布的水产品和生活污水中抽取采样,主要针对其中的贝类、牛蛙及储存贝类和牛蛙的容器等。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用无菌棉拭子采集,主要采集贝类和牛蛙的内脏、肛门及体表粘液,存放于碱性蛋白胨水中,于12h内检测。
  1.2.2 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增菌、培养、鉴定。增菌液使用碱性蛋白胨,培养基使用庆大霉素培养基,诊断血清使用霍乱诊断血清,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培养温度为恒温37℃。鉴定方法为玻片血清凝集试验。辅助鉴定:氧化酶试验、拉丝实验、甘蔗生化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使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水产品霍乱监测情况。240份样本中检出霍乱弧菌6份,阳性率为2.5%。其中,贝类阳性检出率2.71%,牛蛙阳性检出率0.79%;副溶血性弧军检出12份,阳性率5%,60份生活污水中检出麦氏弧菌4份,阳性率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
  2.2 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对分离到的6株霍乱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其中有4株毒力基因检测为非致病性,2株毒力基因检测为致病性。
  3 讨论
  3.1 霍乱监测结果分析:通过连续5年监察研究我区共检测出6份霍乱弧菌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2.5%,主要存在于贝类和牛蛙中。不同时期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检出率不同,8、9月检测出的阳性率略高。在农村因聚餐时食用贝类或牛蛙经常引起食物中毒暴发,主要原因:聚餐时备餐的厨房简陋,菜刀、砧板和盛菜的容器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生熟不分,没有消毒设施;从业人员闲杂,文化水平较低,卫生观念差;与贝类的烹饪方法有关,贝类的烹调加热不够;卫生监督对农村聚餐及水生动物销售的监督力度不够。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说明水产品所携带的O139群霍乱弧菌均有致病性,因此定期监测霍乱弧菌是预防控制霍乱暴发的重点。
  3.2 干预措施
  (1)霍乱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加强部门协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通信息。
  (2)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应继续开展对霍乱的严密监测,加大对医院腹泻门诊的督查力度,规范腹泻门诊,达到“四专两有”(专用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厕所,有专(兼)职医护检验人员及医疗抢救药械,有严格的工作规范和隔离消毒制度)要求,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加大对外环境监测的频率,重点对水产品采样检测,特别是对贝类的检测;一旦发现霍乱疑似病例,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杜绝二代病例发生;此外应积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控能力,防止病从口入。
  (3)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开展对水产品的霍乱采样工作;一旦发现携带有霍乱弧菌的贝类等水产品,应责令经营户立即调整进货渠道,严把进货质量关;还应积极对经营户进行法制宣传,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尽职尽责。
  (4)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宾馆、酒店等行业的监督检查,切实执行餐饮生熟分开的原则;指导对经营贝类等水产品的宾馆酒店搞好消毒工作,防止霍乱弧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农村地区聚餐的监管,实行聚餐报告制,做好现场卫生指导工作,防止贝类及其他水产品引起的传染病暴发。
  (5)公安部门要对不服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采样、不服从工商部门进货及处理的经营户,实行强制管理;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好稳定工作。
  (6)医疗机构要加强腹泻门诊管理,发现不明原因腹泻病人、群体性腹泻病人或有聚餐史的腹泻病人,要及时采样进行霍乱快速检测并处置。
  总之,只有各部门相互协调、尽职尽责,才能杜绝由水产品携带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暴发。
  参考文献
  [1] 鲍中英,李向民,苑晓冬.霍乱病人2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新医学,2009,41(1):26-28
  [2] 吴光先.非霍乱弧菌在不同食品中的生存和生长[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1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205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