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操作观察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96-01
  【摘要】目的:探讨3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操作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药物注射、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复苏成功22例,成功率为62.9%;死亡13例,死亡率为37.1%。死亡的病例中,2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但是存在缺氧性脑病,家属放弃治疗,导致临床死亡。结论: 心肺复苏术是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救命技术,对患者的成功抢救极其重要,是院前及院内急诊医师的重要抢救技能。
  【关键词】心肺复苏;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急诊救治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进而实现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当患者因心脏病、溺水、触电、窒息等因素,而引发心跳聚停、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急症时,心肺复苏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地急救手法[1]。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如何正确、合理运用心肺复苏术以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尤其是急诊工作者困惑和争论的问题。我院急诊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35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35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男21例,女14例;年龄18-63岁,平均(34.5±1.4)岁。
  1.2 方法:
  1.2.1 通过多功能生命指标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常规应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min重复1次,若无效,改为大剂量,按2、4、6mg的标准逐渐增量,同时使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3~5min/次,且总量不可超过300mg。并根据患者情况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应用呼吸兴奋剂等。
  1.2.2 开放气道:当急危重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气道阻塞是引发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急诊救治中应用在心肺复苏术,首先要通过简单,便于操作的手法实现急危重患者的气道开放。急救人员可以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急危重患者阻塞的气道,并且有利于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进而保持患者的气道畅通。
  1.2.3 胸外心脏按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中,急救人员要保使患者体位处于仰卧,将一手掌根部按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略偏左,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叉点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背上,向下按压,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胸外心脏按压节律应控制在80-100次/min。
  1.2.4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操作内容之一,急救人员将患者头部后仰,使呼吸道伸展,抢救者将口紧贴患者的口,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免漏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内均匀吹气。如果急危重患者牙关紧闭,无法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以尝试采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法。
  2 结果
  2.1 心肺脑复苏成功标准;有效:即心跳呼吸骤停者经过心肺复苏术出现血压以及自主心律和呼吸,复苏成功:则为抢救后生命体征达正常标准。
  2.2 结果分析:本组35例患者中,复苏成功22例,成功率为62.9%;死亡13例,死亡率为37.1%。死亡的病例中,2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但是存在缺氧性脑病,家属放弃治疗,导致临床死亡。
  3 讨论
  本组35例患者复苏成功率62.9%,与国内文献报道接近[2,3]。如果能在心脏停搏2-4min内立即进行有效复苏,患者就有可能存活而且恢复正常生活[2]。心肺复苏是一系列连贯的急救技术,各环节都必须紧密配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①及时抢救最重要。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及时发现并抢救患者,即使设备先进、技术高超,一旦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也难以起死回生。在最初2~4min内给予必须合理的基础生命支持[3],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抢救现场经常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患者生命的死亡过程存在复杂的多样性,从而使其复苏的过程也存在着很多的特殊性。这也使得急诊医师很难及时正确的施行抢救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急诊医师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干扰,冷静判断患者的全身情况,并采取最急需的复苏手段。②加强急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医疗技能水平。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抢救人员,并且能够紧密配合,同时为其配备基本的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从而实现及早插管,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氧合[4],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合理正确掌握复苏药物剂量、给药时间,有效的增加患者心排血量,提高其主动脉舒张压,重建有效循环。及时使用需要的高级技术也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方法,研究指出:电击除颤是心肺复苏中最有价值的技术[5]。因此在急救中对室颤患者一定要电击除颤,患者只要未恢复窦性心律,就不要轻易放弃,以免失去抢救机会。③复苏中抬高患者下肢,特别是对血容量较低者,其目的为增加回心血量,提高体循环的血量。即:先将患者的下肢抬高90。角,在15~20s后放回至15。-20。左右。但不可长时间使下肢直立抬高从而导致外周动脉的阻力增加,反而不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
   总之,心肺复苏术是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救命技术,对患者的成功抢救极其重要,是院前及院内急诊医师的重要抢救技能,但复苏能否成功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原发病以及抢救时间等。这就要求急救医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术的同时,还要熟悉影响复苏成功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庆,万智,汪林.两种不同复苏方法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5):292-294.
  [2] 李桂伟.长时间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抢救心脏碎死成功1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47.
  [3] 李星,石伟纲,宋翠环,对97例现场心肺复苏抢救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2001,9(11):35―36.
  [4] 丁琼丽,郑建华.长时间心肺复苏成功抢救l例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2008,9(3):195―196.
  [5] 王三朝.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77.78
  
  作者单位:422400 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