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干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凡金

  2010年5月~2010年10月进行邹城市农村中、小学生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及需求、生活行为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干预,现将调查及干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邹城市5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5所学校,随机整群抽取5、6、7、8年级各1个班,再从中随机抽取550名学生,由邹城市疾控中心和镇街卫生院的防疫医生作为调查员,按调查问卷要求询问调查对象,逐项填写表格内容。
  方法:问卷调查内容为个人一般情况、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等内容。问卷涉及的问题共21项,分为认知项5题,知识项8题,态度项3题,行为项5题。认知项了解学生对慢性病防治简单知识的知晓情况,分别涉及慢性病的病种、是否传染、能否治愈、病因以及预防等。知识项题目主要了解学生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深度,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满分为14分,前6题为判断题和后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选对得满分,少选1项或错选1项扣1分。题目分别涉及健康生活方式中每人每天食盐、吃油、饮水、活动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合理膳食的食物种类等。态度项题目反应学生对接受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态度,调查学生对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接受程度。题目分别涉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导致慢性病的认同以及接受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态度。行为项题目反应学生对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对改掉个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意愿。包括少吃盐,少吃油,多运动,多喝水和对自身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认识,调查学生有无其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改正的意愿。
  统计方法: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性别的慢性病知识认知率、态度及行为改正意愿率,统计结果进行Z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在550名学生中,前后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539人。在539名学生中,包含小学330人,中学209人;男300人,女239人,男女比例为1:0.80;其中,5年级216人,6年级114人,7年级112人,8年级97人。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2.51岁。
  干预前、后各项内容得分统计分析:干预后4个年级学生慢性病基本知识认知率89.94%(2424/2695×100%),比干预前44.97%(1212/2695×100%)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值46.9,P<0.01)。干预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慢性病知识认知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见表1。
  干预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慢性病知识认同率和接受意愿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
  干预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预防慢性病行为依从性及不良习惯分析:干预前,4个班级对4种生活习惯的要求认为自己能坚持做到的有607题,不能做到1355题,无所谓145题,不知道49题。干预后,认为自己能坚持做到的有1362题,不能做到663题,无所谓99题,不知道32题。认为自己能坚持做到者干预前、后分别为28.15%和63.17%,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值=36.16,P值<0.01)。见表3。
  
  讨 论
  对慢性病的认知方面:此次调查表明,学生中慢性病知识缺乏的主要方面是对健康生活方式中每人每天食盐、吃油、饮水、活动量的具体数值,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合理膳食的食物种类等了解较少,指导可在慢性病认知的深度方面加强教育。
  对慢性病知识的态度方面:干预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慢性病知识认同率和接受意愿均有明显提高。对接受慢性病教育的态度,对于认为是否应该开展预防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的态度等,干预后各个年级都有较大提高。
  对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的看法:通过提高学生的慢性病知识,对下一步的具体干预起到了深化和强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操,养成好的自律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539名中小学生对慢性病的认知率、态度、行为等有关因素干预前后的变化,说明了提高全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才能改善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达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玲莉.2008年山东省部分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8(2):116-118.
  
  表1 干预前、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慢性病知识正确率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学生对慢性病知识认同度和接受意愿比较
  
  表3 学生对自身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剖析
  
   注: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不按时吃饭、不吃早餐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6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