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伯逊
[摘要]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历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质疑环境,开发学生质疑、好问的思维,将学生引入历史,使其置身其中,方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123-02
历史是一门既严肃又活泼的学科,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活泼的一面,甚至有的历史老师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成为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头等问题。
一、从历史教学内容入手挖掘兴趣的源泉
历史教师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生动而丰富,具有自身特有的感染力,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还是多彩多姿的手工艺品、工业品、文学、绘画、建筑、雕刻、音乐、舞蹈、体育等等,无一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编的中学历史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深受师生喜欢。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发掘兴趣的源泉,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亲近感。
(一)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
一部好的影片,往往都有精彩的开头,让观众产生急于看下去的欲望。同样,一堂历史课,若有个好的开头,亦能够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要求。所以,精心设计一堂新课的导语,是上好历史课的基本保证。如果教师一开始导入新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才有可能成功。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今天英国国家之首是女王。大臣们觐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停在皇宫外面,要换乘17世纪式样的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手持长予的卫兵,都是17世纪的装束,宛如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导入语使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基础。除了上述这种以历史事件导入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
(二)叙述史实应生动、形象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青少年学生求知的倾向。兴趣来源于需要,一旦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讲解历史概念,总结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的丰富多彩,为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讲清楚具体内容,点出其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力求生动、具体、形象。有时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可对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作这样的补充:1月30日,成千上万的群众围在广场,他们将目睹穷奢极欲的暴君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当查理一世绝望的躺在断头台上,人们屏住呼吸,只听见“咔嚓”一声,行刑人把查理一世的脑袋砍下来,这时,广场上人群沸腾起来。这段小小的补充,比教师干巴巴地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不仅要语言生动形象,而且爱憎必须鲜明,要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的语调、表情、节奏都应随材料的内容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利用新课改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在新课改前提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而是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并将历史观念融入到其思想观念中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新对自己定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自讲自听,忽视学生的感受新课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倡导和推动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有限资源
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教材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印刷、生动的插图、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问题都让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课文中的这些资源尤其是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例如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讲新课时,笔者先将这幅图展示给学生,紧接着再配以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传达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以问题为中心,以故事为媒介,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教师恰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配以故事的方式,将提出的问题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得到解决,可加深学生的记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教材中有许多饶有兴趣、家喻户晓的历史小故事,教师如能对它们加以提炼、巧妙运用,可以作为历史的旁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要实现创新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是历史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参考文献]
[1]林跃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6).
[2]王芳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0,(9).
[3]庞晓晴.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义运忠.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3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