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叹》:“帮腔”的叹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恩平

  《情叹》的“帮腔”
  
  一张椅子,一双练功鞋,一个人,一片空舞台。
  这是川剧名家田蔓莎的一场90分钟的独角戏。
  也是出“穿越”戏。
  秋分前夕,在上海戏剧学院聆赏了田蔓莎戏曲创新工作室演出的“概念川剧”《情叹》。
  如果认为,田蔓莎是借旧戏《情探》女主人公焦桂荚失爱后,与一张椅子象征的无名“状元公”(《情探》中名“王魁”)的追索与纠缠,以及演员主体在传统戏曲文化遭遇变革年代的逐黜与悲催,来献出一个云霞不再的生命祭仪,这诚然不错。
  但,这个视角只是流连了主唱,而放过了帮腔。川剧的帮腔是极具特色的,一唱众和,对着台前的剧情,幕后的帮腔可褒可贬可抒情。这一次,帮腔走上了前台,尽管侧居下场门一角,却非同小可。《情叹》的帮腔组合由一位女领唱(简小丽)和五个乐队男子营织场面,并介入表演。剧情线索不过蛛丝马迹、跳进跳出,戏里的焦桂英与戏外的“田蔓莎”东张西望、共济残局,提纲挈领的主声源却不是“田蔓莎”,而是女领唱,由后者的“声音”发难,构成了对前者“身体”的楔入、侵犯、抚摩与间离。因此说,这里的帮腔不再是应和,不再是蜗居,而是以坚强的主唱和主导,以素朴的姿态与言说,与“田蔓莎”形神入髓的表演形成相反相成而精彩难分的复调。换言之,田蔓莎是从女领唱来完成对“田蔓莎”的顾盼与安魂。
  川剧向以麻辣、烈活著称,但是,我把田蔓莎的这出实验剧称作“素川剧”、“冷川剧”、“静川剧”。
  为什么?
  “问苍天,往事如云烟,难将芙蓉化牡丹。”
  当川剧等中国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日渐边缘化为时代浮尘里的菲薄记忆,《情叹》则是一曲“田蔓莎”对这种记忆缺席的记忆了。也许,具体到“这一个”在场的田蔓莎,她离开了川剧所在的巴蜀故地而在上海执教多年,身份的离变与原乡的疏落,无疑也丝丝融入了该剧的哀婉与苍凉。由是,田蔓莎的自导自演便获得了一种历史印象在叹息低回下的恒久定格。艺术可以沉淀为历史的影痕;艺术家,却是历史的全部。
  当剧终,“状元公,你还记得不记得了,记得不记得了……”的苦问反复绕梁之时,沉闷一夜的剧场,连老外们都放声大笑了。
  这很好,人,还是要出戏的。
  
  为戏曲“帮腔”
  
  接下来,我想说点并非多余的“帮腔”话。管中窥豹,《情叹》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戏曲的“帮腔三缺”。
  第一,戏曲传承不可忽视戏剧文学(剧本)的“帮腔”。戏曲固然是以演员表演艺术的呈现为主体风貌,但是戏剧文学的重要性仍需老生常谈,前者为后者模塑铸魂,后者为前者丰饶底蕴。眼下看来,《情叹》的成功之处胜在表演的精湛和音乐的叙事,而剧本及思想的支撑却过于单薄。该剧打破了传统戏曲的线性串珠结构,这当然可以,但是剧中旧《情探》故事的转喻、川剧老艺人的片段以及作为“身体记忆”承载的演员自我主体,这三个部分的勾连与演绎尚不够有机,虽然田蔓莎的表演收放足够自如,然而剧本在“形散神不散”上应可赋予其更大的发掘潜力和洞开空间。
  第二,戏曲发展应谱奏多元竞存的生态“帮腔”。近些年间,我也曾编导过以“箱底红尘”为总题的两部实验越剧《牡丹亭》和《琴:棋书画》。所以我非常理解田蔓莎制作“概念川剧”的不易,并欣赏其创新之举的勇气。“概念”不是图解与僵化,是在“寻找另一种表达”。若以旧范式来看,《情叹》只能以一部实验戏曲目之,而无法以传统“川剧”归调。但毋宁说,这正是我所肯定其价值闪光之所在。国内的实验话剧已蔚然成风,实验戏曲仍凤毛麟角。其实,实验戏曲,或者说跨文化(媒质)戏曲创作的难度和魅力,正在于艺术家需在涵汇深厚传统学养的同时,以锐劲忱挚的襟怀磁聚现代气场,引导新生观众,而绝不独以普通大剧场、单一剧种形态自我作囚。明白点说,让博物馆的艺术归博物馆,让常规的艺术归常规,让新生的艺术归新生,如是而三驾齐驱!作为观众的他者并不傻,食古不化的往往只是创作者自己。
  第三,戏曲创新需要批评家的热情“帮腔”。当下批评家的失语、失势、失落,已冰冻三尺。文化繁荣和百花齐放没有批评家的“帮腔”,放眼历史上、国际上的剧坛实难想见,兹不展开。中国批评家的现状,与传统文化的急剧淡漠化和现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的亟待正常化密切相关,这是一个课题,亦非本文所能尽论。不过,什么是一个真正的批评家所应有的“帮腔”气质,却又不沦为功利的“帮忙”和无聊的“帮闲”?我以为,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独立性。敢说真话,自出机杼。附庸风雅、人云亦云的文章,我们已看得太多。
  ――生命感。“绿色”理论,“体温”关怀。这是说批评家不能像做形而上的纯学术一样灰不溜丢,不能耽溺于故纸堆里引经据典、寻章摘句,要以自己“在场”的生命情志去为文艺创作号脉冷暖,指陈高下。
  ――时代心。身坐书斋,心骋当下。枯守象牙塔无异于坐以待毙,拒视时潮纷纭则是闭门造车。
  ――担当力。激浊扬清,继往开来。
  非如此,我们面对中国的戏曲、中国的文化,只能叹息接着一声叹息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4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