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荷花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新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界、学术界和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将人们置身于信息的包围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可接受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越是具有正面的便利作用,越是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扬新媒体之所长避新媒体之所短。
  关键词:新媒体;负面影响;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2-0094-02
  
  一、新媒体概述
  
  眼下以网络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人们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这些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媒介的手机电视、IPTV、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兴媒体成长的速度极其迅速。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速度,而且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截止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5.9%[1]。网络用户和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扩张,几乎波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全面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所有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受众规模大有超越电视观众之势,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促进人类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然而由于它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2]。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对人们思想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其中网络对人们影响比较大。2010年在青年人当中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神马都是浮云”、“给力”、 3Q大战之“非常艰难的决定”、以及李刚门事件背后的“我爸是李刚”;还有“漂漂”――“漂亮”、“东东”――“东西”之类的随意性语言和 “TMD”――“他妈的”、“菜鸟”――“新手”等等一些低俗性的语言。这些超越常规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仍然在不断追求个性、不断追求创新的洪流中。粗俗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仅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还冲击着中国语言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还有以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为代表的颠覆传统审美观的网络红人,以及2010年火爆异常的各类相亲节目等等,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数《非诚勿扰》,从这档节目里争先恐后跳出来的几位“拜金女”,其中有公然宣称“更喜欢在宝马车里哭泣”、“我的手只让男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万”、“你的车可以送给我吗”之类直白的拜金语言。点开网页,各式各样的混乱信息蜂拥而至,这些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人们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也随着媒体的思维走,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是良莠不齐,造成青年人思想混乱,迷失自我。
  (二)新媒体对人们学习方面的影响
  网络是特别受青年学生一代青睐的信息传播媒介,特别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这一代青年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是阅读方式方面的影响。过去人们习惯阅读报纸和观看电视,现在,人们几乎不读报纸,很少看电视,人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获得新闻及相关信息。互联网络信息量虽然大,交互性强,但是信息却良莠不齐。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是快速地穿梭过一个又一个信息,已经完全失去了心平气和的阅读习惯,造成现在的人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其次是写作方式方面的影响。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养成了书写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而如今的学习,是靠电脑键盘输入文字,长期使用键盘,造成了人们写字的质量和速度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拷贝是现在人们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不管什么作业都要通过搜索引擎然后复制粘贴。长时间这样不但养成了一定的惰性,还大大降低独立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或完成作业时产生严重依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了干扰因素。
  (三)新媒体对人们工作方面的影响
  2009年网络盛行的“开心农场”游戏,是众多网络游戏里 “杀伤力” 最大的,从老人到孩子,连不少公务员也痴迷其中,有人还为此丢了饭碗。“菜农”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要忙着去“偷菜”,在网上,“今天,你偷菜了吗?”现在已经成了最时髦的问候语。这种“偷菜游戏”只是一种网络游戏,并非现实真实,但是它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它怂恿人人做贼,鼓励偷窃,并标榜以此为荣耀,这种思想毒物容易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网民沉迷“偷菜游戏”,影响了生活与工作,尤其在上班时间玩“偷菜游戏”,更是一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人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偷菜这种简单机械操作式的游戏,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还扰乱正常的生理节律,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
  (四)新媒体对人们生活方面的影响
  据CNNIC调查,截至2010年6月,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2亿[1]。网络购物因其物美价廉、便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购物的“被骗事件”也越来越多,网络购物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起来。
  网络销售中一些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商家利用巨额奖金或者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其网站,或者是低价宣传,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以此价购买到商品。还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骗钱,做些不正当交易,甚至在收到买家的汇款以后,并没有及时给买家邮寄货物,由于网络购物并不知道卖家的地址,上当受骗后也无法核实。另外一个方面是网络购物时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容易出现信用卡被盗用、财产损失等问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特点,网络购物给案件的侦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有些案件根本无法审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五)新媒体对人们交际方面的影响
  由于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介的出现,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书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传统的图书被电子图书所取代;传统的报纸也正在被目前流行的手机报占了半片天;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被邮箱、电话或者短信交流所取代;还有2010年的微博,不论是明星还是平民百姓,一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便是全民皆知。手机短信拜年目前是一种非常时尚的拜年方式,但是却给我们一种变了味的祝福。节假日人们不再来回走动,也不再动手写书信,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成套的短信,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动一下拇指就可以转发出去了。但是这些短信有时候并没有达到相互祝福的目的,相反,却成了一种“公式化的祝福”,影响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往。
  目前正流行“宅男”、“宅女”之类的称呼,有了网络他们不爱出去,觉得和人们交往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已经习惯了这种超时空联系方式的“宅”人们,凡事都离不开网络,离开了网络就像丢掉了魂一样,烦躁不安。这些日益增多的“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亚健康现象:视力问题,颈椎病,腰腿酸软无力,更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出现抑郁症和孤独症等。
  (六)新媒体对社会安定方面的影响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也将逐渐过渡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电子商务、E-mail、家庭办公等都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与网络有关的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几年因为受虚假短信诱惑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数量在大幅上升,犯罪分子借助网上群发短信,将一些恭贺用户在某活动中获奖之类信息发送到用户那里,让用户按其要求将钱财寄送后领奖,乘机骗取钱财;利用短信隐蔽、安全、到达即时准确的特性,制假售假,向用户兜售各种假文凭假证件。由于一些人好贪小便宜这种诈骗行为屡屡得手,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落入了短信诈骗的圈套。新媒体的先进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先进,更隐秘的犯罪渠道,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采取的控制措施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同时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新媒体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性,倡导文明上网
  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性宣传如何树立健康、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杜绝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预防网络犯罪。加以引导和制止网上恶搞,网上暴力,人肉搜索等情绪化和非理性行为。
  (二)依法治理垃圾短信源头,保护手机用户的隐私权
  加强手机信息安全问题,保证受众个人权益不受侵害。通过立法,确定手机垃圾广告短信侵害公民的民事权益,规定短信广告主、短信广告发送的代理者和电信运营商必须负起社会责任,采取措施禁止和杜绝手机垃圾短信广告。规定企业只能向明确表示愿意接收的人发送广告短信,禁止盲目群发广告短信的行为。
  (三)要完善网络治理,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
  国家应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于流行的病毒予以介绍,使得广大网民有据可依。从个人来说,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升级,为自己的电脑加密码,警惕病毒的侵入,不轻易点击外来的不明邮件和广告,对于移动硬盘,使用时先杀毒然后再打开。公安部门应对那些制造病毒的人重点打击,重点查处,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法规来规范这一新兴的媒体。
  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交际和社会稳定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受众自身、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控制,为新媒体的顺利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扬新媒体之长而避其短,使新媒体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2010.
  [2] 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J].新闻记者,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7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