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 热爱生活诚心待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产经典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和《神笔马良》连环画曾是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它们的创作者就是我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万籁鸣先生。
  万籁鸣和他的孪生兄弟万古蟾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的小商人家庭,他们牢记慈母教诲,“热爱生活诚心待人,吃苦敬业认真做人”,执着追求动画艺术,终成享誉海内外的动画大师。
  母亲是启蒙老师
  万氏兄弟的父亲万宝葵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因为功名未就,半生蹉跎。为维持家用,万宝葵转而经商做绸缎生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万宝葵的妻子性格坚强、心灵手巧,精通绣花、剪纸等民间工艺。家务之余,她时常坐在方桌前,用画笔为顽皮的儿子们绘出一个个“美丽的世界”。晚上,在孩子们睡前,她常常又借助微弱的灯光,用双手为他们做“兔儿拜月”、“老农晚归”和鸡、狗、羊等各种手影逗乐,他们常常看得入迷。以后他们又迷上了皮影戏,还在家里扯起白布幔,剪上几个小纸人,自演“影戏”取乐。
  他们4人自幼就爱东涂西画。起初,他们的这种“淘气”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最后由于他们太喜爱画画和做小玩意儿,在读中学时期父母便支持万籁鸣、万古蟾自学绘画。
  因为家贫,老大万籁鸣早早辍学谋生,挑起了养家重担。他常向儿童刊物投画稿,几乎“百发百中”。1916年,在他的资助下,亲戚们又凑了些钱,老二万古蟾插班考入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主学西洋画科。
  1918年,万籁鸣也来到了上海。当时商务印书馆招聘画插画的职员,他寄画自荐成功,从此在美术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后来还兼任《良友画报》的编辑。受万籁鸣影响,二弟古蟾、三弟超尘、四弟涤寰一起攻读美术学校,毕业后都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
  从此,四兄弟就挤在亭子间里不断地为书报杂志绘图。当他们看了外国的动画电影片后,最大的心事就是如何让画稿中的人物活动起来。
  据万籁鸣回忆:我们的启蒙老师是“我慈爱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讲,“人生在世应当热爱生活诚心待人,吃苦敬业认真做人”。母亲的谆谆教导,成为万氏兄弟一生遵奉的家训,也是激励他们日后攀登艺术高峰的巨大动力。
  开创中国动画史上三个“第一”
  1920年冬天,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邻里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亭子间里,总是彻夜灯火通明,室内的房客,好像从来不睡觉似的。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听,日子久了,渐渐得到一些信息:原来这里是个特殊的电影实验室,一个特殊的创作班子——万氏四兄弟,正在做动画片试验。
  当人们知道他们是在搞卡通试验后,就送给他们一个风趣的称号:万氏卡通。
  1925年,经过不懈努力,四兄弟拍制出一部真人和动画合成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由此宣告了中国动画片的诞生。之后,万氏兄弟通过艰辛探索,开创了中国动画片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后来四兄弟在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依次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这也是他们为自己起的号。
  国产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享誉海内外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给万籟鸣一个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用动画表现孙悟空,是万籁鸣二十多年来的心愿,他激动万分,立刻全身心投入创作。
  万籁鸣在《我与孙悟空》里回忆说:那时彩色电影在欧美出现不久,而我国拍摄的影片都是黑白片。我思想上踌躇的是,如果孙悟空过火焰山一段也用黑白片拍摄,这满山大火、冲天烈焰又如何能表现出来?我考虑再三,大胆决定在放映时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放映机镜头前交替晃动。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效果极好。这样的技术处理与影片思想内容,主题的要求完全吻合。“火焰山”一节用红色片处理,试片时,只见火焰山烈火冲天,红彤彤的大火声势惊人。风助火势,山上的石头全都烧成了红色,孙悟空在烈火中倏忽钻进,一会儿又钻出,满身着火。仿佛身上所有的毫毛都烧着了。
  1964年,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外上演,好评如潮,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摘取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桂冠。1983年,此片在法国巴黎几家影院上映一个月,观众接近10万人次,轰动一时。法国《世界报》称其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据统计,《大闹天宫》共向44个国家、地区输出和放映,先后参加过英、美、法、德、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希腊等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并多次获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标志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万籁鸣曾送给侄子万复权一幅漫画《孙悟空献桃》。万籁鸣告诉他,《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形象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父辈们在吴承恩《西游记》原著的基础上,为孙悟空艺术创作了“一股压不住的活力”,注入了“具有现实生活中正直的人们的高尚品质”,而这其中就融会着祖母教导的家训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6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