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族民间舞课程是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课程。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分别来自普高和高职,学生舞蹈基础差异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民族民间舞;学前教育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不仅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授过程,它负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民族民间舞课程,既是学前教育专业提升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过程。由于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舞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分层教学法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
  1.对学生进行分层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民族民间舞这门课开设在第三、第四学期。经过一年的舞蹈基础训练后,进行摸底考察,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对舞蹈类课程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好;B层次学生,对舞蹈类课程较感兴趣,学习能力一般;C层次学生,对舞蹈类课程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差。在不打乱原行政班的情况下,将A层次学生编到一个模块班。其余课程按行政班上课,民族民间舞一半课时在模块班上课,一半课时在行政班上课。由舞蹈教师任班导师,解答管理以及舞蹈专业问题。B、C两个层次的学生不变。这样可以使A层次学生快速成长,使她们在原行政班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从而带动B、C层次的学生进步。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只有将教学目标分层,学生们才能有更好的定位。例如,A层次的学生注重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为幼儿园舞蹈编排、表演方面输送人才;B层次的学生注重动作规范性的训练,为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打基础;C层次的学生以基础训练内容为主,提升审美能力。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学前教育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课与艺术院校的课程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为了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因此,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内容要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我校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分。以藏族舞蹈教学为例,3个层次学生统一的教学内容为:颤膝动律、屈伸动律、藏族舞蹈基本步伐、踢踏组合、弦子组合。在这个基础上,为提高A层次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应在模块班教授藏族风格性表演组合。为规范B、C层次学生的动作,可增加幼儿藏族舞蹈组合,既能达到规范动作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需求,避免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较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
  4.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A层次学生,需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增强舞台实践,在实踐中去体会、领悟。针对B、C层次学生,则在课堂中多引导、示范、举例,让他们学会理解动作、发现问题,学会自我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对于B、C层次学生,考核难度应适当降低,以了解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为主,并表演1-2个该民族的舞蹈组合。对于A层次学生,考核难度可适当增加,应把舞蹈表现力、舞姿美感、节奏这几方面,添加到考核标准里面。考核内容也应更改为表演性舞蹈组合或民族民间舞剧目。这样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也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及时调整,完善课程教学。
  二、改善分层教学法消极影响的策略
  以往学者研究中曾提到,实施分层教学后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主要是指C层次的学生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出以下解决方案。
  1.选择优美的音乐,提升学习的兴趣 大部分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时,通常会选择钢琴伴奏或者纯音乐,这类曲子的节拍明显,节奏较规整,具有民族特色,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这类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喜欢有歌词、旋律感更强的歌曲,如藏族歌曲《天路》《次真拉姆》等。教师可选择节奏较规整、旋律优美的歌曲,提升学生的兴趣。
  2.增加审美的体验,提高学习的质量 我校学生大多数为零基础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想让他们在短时间里能够了解各个民族舞蹈的特点,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民族舞蹈剧目或是舞剧,增加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娱性的活动,增加自身经历。在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梳理,与教学内容相互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丰富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组长负责制 将A层次的学生任命为小组组长,分别带领数名B、C层次学生。课堂上A层次学生可以带领B、C层次学生进行讨论。B、C层次学生在练习时很容易出现问题,A层次学生则掌握较好。课堂上可以由组长带领组员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改正。在课余时间,也能带领组员们进行组合的练习,并纠正动作。
  (2)2人一组,相互指导 2人组成一组,可在课堂上短时间进行动作的练习、讨论。例如,藏族舞蹈动作:行礼。该舞姿要求:右脚向2点勾脚伸出,脚跟点地;左腿屈膝;上身前倾时后背拉直,手捧哈达低头,手臂高过头。难点在于重心的控制以及上半身的舞姿。在完成该舞姿时,学生易驼背、歪胯,重心移到右脚上。这时教师可以先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进行2人一组的练习,相互纠正动作,按照教师的要求模仿该舞姿。   4.建立有效的沟通,树立学生的自信。
  (1)表扬的艺术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表扬的言语、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当学生被老师表扬时,他们内心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这种感觉会促使他们越来越自信,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
  (2)榜样的激励 学习者可以通过觀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加大对榜样学生的宣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给曾受过打击或是内心自卑的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走出消极、厌学的情绪,逐步提升自信心。
  (3)有效的沟通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不歧视也不偏好任何学生。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也需多样化,可面对面沟通,也可利用网络平台,增添电子信息的沟通渠道,线上线下多样化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不断探索学习 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学生的特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这样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适当调节心态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无形中会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比较,当A层次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教师则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到A层次的学生身上。所以,教师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用积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黄晓堃,高文卓.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师范生舞蹈课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2).
  [2]周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分层教学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3]夺科.解析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现状[J].大舞台,2012(12).
  [4]栾晓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整合[J].大舞台,2010(05).
  项目/课题 基金:2018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青年课题项目《分层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SLC20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68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