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新媒体与司法的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媒体和司法的互动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之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出现极易打破动态,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本文选取突发性事件河北涞源反杀案,主要探讨案件被媒体报道之后,分析新媒体与司法之间的互动以及新媒体的报道对司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接下来司法机关在审判类似案件时提供依据。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新媒体;司法公正;互动
  一、河北涞源反杀案事件概述
  26岁男子王磊多次追求女大学生小菲未果,2018年7月11日晚,王磊持凶器闯入小菲老家,与小菲家人发生冲突,王磊被小菲一家三口合力反杀。事情发生后,小菲一家三口因涉嫌故意杀人罪,王新元、赵印芝被逮捕羁押在看守所,小菲被取保候审。
  经媒体报道,在网上引起极大的舆论反响。2019年1月21日,保定市政法委介入,由保定市检察院启动审查程序。2月24日,小菲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不追究小菲刑事责任。2019年3月3日,保定市检察院发出最新通告,王新元、赵印芝属于正当防卫,不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二、新媒体与司法互动
  (一)新媒体抢占先机引导网友舆论
  根据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公众获取信息的条件受外在环境限制,一般来说媒体设置的议题会影响公众对事情的认知、判断。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看似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当下最新的消息,由于信息的海量性,网友会把某些平台发布的消息看成救命稻草。媒体本身自带光环属性,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部分网友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意见时,会提前查看最新的舆论与意见导向,如果发现意见与主流意见相同,会大胆站出来发表见解。2019年1月18日,上游新闻对此事刊发报道,河北涞源反杀案进入人们视线。紧接着,获得新浪、网易、搜狐等主要商业门户网站的推送,并迅速引发网络舆论热议,多数网民对当地警方刑拘小菲父母的做法表示质疑。18日报道,21日得到保定市政法委高度重视,立即介入处理。在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凸显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各网站大面积、广泛地不约而同对河北涞源反杀案进行报道,加速了此事地传播速度。受媒体报道影响,一时间舆论出现一边倒地形势,纷纷站在小菲父母一边。为接下来司法机关对此事地介入,及后续调查做好了基础。但是,部分新媒体平台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抢占先机,选择性地报道事件或者歪曲部分事实,不利于公众对事件的了解误导认知,出现不利的社会影响。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手,呈现全方面的监督形式
  新媒体出现后,传统媒体主导的单向输送信息的格局被打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超过60%的受访对象对重大新闻的了解基本都以互联网为开端。新闻报道报道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媒体首先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进行报道,传统媒体闻风而动,进行后续跟踪、调查性报道,分工合作共同促进事情的解决。
  在河北涞源反杀案中,1月18日@红星新闻发布新闻《男子屡次骚扰女大学生还持刀入室行凶,遭一家三口合力反杀》,接着@头条新闻等各新媒体平台进行了转发报道。@央视新闻发起话题#河北涞源入室反杀案始末#,截至3月7日,阅读量达到2.5亿,讨论量达到6.4万。1月19日,《重庆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传统媒体跟进报道。1月20日,《澎湃新闻》对当事人小菲进行了采访,当事人回应。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对新媒体报道中报道不足的部分给出了详细的描述。1月21日,@红星新闻再次进行报道,@时间视频同一天时间内在微博上面发布了相关文章和视频。1月22日,媒体发表评论,做深度调查。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网友要求重新界定“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之间的界限。经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偏向于碎片化、真实性有待确定。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更加具有真实性、权威性,更加具有说服力。所以,央视新闻发布视频《涞源反杀案,如何厘定正当防卫边界》案件引发争议,焦点還是‘正当防卫’?以《法制日报》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案子予以关注,微博上单个视频的点击量达到1405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力合作,报道前期陈述事实;报道中期,持续更新、补充新的事实点,引导舆论;报道后期,向社会通报最终结果。报道过程全程公开、受众参与程度高,呈现了全方面的监督形式,增强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增强网友法制意识,推动法制建设
  知沟的存在把某些想要了解法律知识的网友阻挡在知识的外围,随着知沟的扩大和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推送,部分网友对知识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八卦、娱乐新闻的关注。社会新闻因与网友的生活息息相关,颇受网友关注。河北涞源反杀案事件中,王磊携带凶器深夜闯入小菲家中,数次威胁、恐吓小菲及家人等等细节,网友对王磊所做所为感到愤怒,同情小菲及家人的遭遇。网友在网上一直据理力争“正当防卫”的界限,里面即包含对司法机关审判结果的质疑,也包含网友对法治公平的焦虑。为了解决网友们的疑惑、体现法律的公正、更好的引导网友之间的舆论及增强网友的法律意识。对此事进行报道时,特意组织法律专家、行业人士、大 v等对这件事发表看法,如涞源检方在给该县公安局发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书》中认为,赵印芝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造成王磊的死亡是属于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性质。无形之中,给要求对此事重新做出审判的网友吃了一颗定心丸,给不知法求争议的网友们信心。河北涞源反杀案出现之后,激活了法律条款中一些“休眠条款”,比如说,“无限防卫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激活。此事的出现会给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发现法律的理论与实际中存在的偏差,发现法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推动法制建设。法律问题上没有小事,关系着众多人们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
  三、结语
  事件发生后,小菲父母因防卫过当被警方批准逮捕,在网上引起热议,舆论持续发酵。相关部门成立小组对此事做出回应,最后判处小菲父母无罪。合理的结果让网友们在网上大声疾呼奔走相告,相信法律不会缺席,终将带给民众力量,这是一场属于舆论与法律的胜利。在司法判案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新媒体和司法的关系。司法工作人员要克服对媒体行业的刻板印象,自觉接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督。媒体在报道事件、行使监督权的时候,报道事实要客观、公正、全面,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不要逾界误导受众,尊重司法人员对事件的判处结果。新媒体不仅要担起传声筒的作用,还要成为大众的发言人,要和司法进行良好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化解社会焦虑,增强公众的普法意识,维护法律在大众心中的威信,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河北涞源反杀案是新媒体与司法之间良好互动的开端,接下来期待更多、更全面的媒体与司法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李彤.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中国网信网,2019-03-01.
  [2]王灿.河北“涞源反杀案”舆情研究[EB/OL].稻谷资讯网,http://www.dgty66.com/yuqing/11949.html,2019-02-19.
  [3]潘树琼.中国网民过半是重要里程碑[J].网络传播, 2016 (2) :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34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