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的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教学管理构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要点。从现状来看,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针对目前推行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学管理措施都能做到适当进行转变,并且致力于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的引进。在此前提下,教育教学管理将会呈现全新的特征。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应当能够做到全面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基本特征,并且确保结合高职高专的真实管理状况来进行优化与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育教学管理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47-02
  依照高职高专的基本课改思路,高职院校目前在推行日常的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时,应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1]同时,高职高专也需要做到结合学生特征来进行管理模式的灵活选择,确保将实践性置于核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地位。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着眼于教学管理的改进,进而确保获得优良的教育教学管理实效。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校目前亟待推行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基本管理措施,确保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来获得更好的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效果。
  一、高职高专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培育应用型的岗位人才
  在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传统思路下,高职高专的多数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都会倾向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认为只要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测试分数即可,至于其他的教学管理因素则不必过多进行关注。[2]但是进入新时期后,高职高专的各个学科毕业生都将会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因此为了妥善应对竞争,那么作为毕业生就必须做到拥有良好的岗位实践素养,确保短时间内即可迅速适应相应的岗位操作。由此可见,高职高专目前亟待将培育岗位应用型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宗旨。
  例如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关于考核在校生都已经转变了原有的基本考核标准,并且能够做到将实践课程的指标运用在考核中。[3]对于毕业生而言,学校在评定综合成绩时应当纳入实践成绩,通过开展综合素质评定来达到督促毕业生提升实践素养的目的。经过以上的转变与改进,职业院校就可以培育出实践素养更高的新型岗位人才,从而保证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人才。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职业院校培育人才并非仅限于传授专业技能,而是需要做到格外关注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素养的全面增强。为了达到以上的教育管理目标,那么作为目前的职业院校有必要健全学生测评体系,并且修正现有的素质教育标准,在此前提下保证获得较好的素质教育实效。同时,职业院校也应当有效融合实践教学以及课堂讲授,通过运用实践与原理相互渗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素养,确保学生对于各类岗位实践都可以做到灵活适应。[4]
  但是截至目前,高职高专内部仍有某些学生欠缺较好的自控力与约束力,因而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造成的干扰或者影响。为了强化学生引导以及学生教育,那么高职高专的管理者以及院校教师就需要切实转变现有的认识,从而做到将教育教学管理的关注点转向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高职高专针对品德教育也要做到全面进行强化,帮助学生确立应有的价值认识。
  (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职高专推行各项管理手段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服务学生,因此需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思路运用在教学管理中。[5]作为院校教师以及年级导员而言,应当勤于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对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动态与思想困惑都能做到及时进行把握。并且,年级导员以及教师还要做到热情为学生解决当前面对的各种难题,确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源于教师与学校的关爱,从而重新找回奋进动力。
  例如在目前看来,很多职业院校都已开设专门性的心理疏导中心,并且鼓励学生来到心理疏导中心获得免费的心理咨询与引导。在此过程中,作为心理疏导的专门人员针对学生隐私需要做到严格保密,并且运用柔和与亲切的方式来开导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沉重的学业负担,很多学生难免会表现出倦怠或者消极的心理状态。[6]因此,为了应对此种状态,职业院校应当格外关注日常的心理引导以及价值观塑造,并且帮助学生摆脱各种思想困扰。
  二、探析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的特征
  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都在致力于进行扩招。然而,高职高专在迅速扩大学生规模的形势下,对于教育教学领域却并未能做到同步提升原有的管理水准。因此,在目前看来,很多高职高专学生都表现为较差的自我约束性,习惯于散漫怠惰,甚至受到社会中的各种不良风气浸染。此外,某些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忽视岗位实践,因而无法做到迅速适应未来的岗位就业。探究其中的根源,就在于高职高专并没能做到将实践导向的基本思路贯穿在日常管理中。因此,为了在根本上进行教学管理的转变,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关注如下的教育教学管理特征:
  (一)推行实践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
  近些年来,实践教学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更多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全面推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对于塑造新型的实践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7]从现状来看,高职高专应当切实认识到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实践融合的必要性,进而运用灵活的措施来转变当前的教学管理思路。同时,高职高专的全体师生也应当切实转变原有的认识,对于实践管理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高职高专如果要切实改进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基本思路,那么核心措施就要落实在健全教学实践层面的基本管理措施上。具体关于实践课时设计,院校需要做到适当延长现有的实践教学课时,并且单独计算各个学科的实践课时。同时,高职高专也应当投入更多的资金与其他成本,从而保证为在校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与实训条件。高职高专通过构建专门实训基地的方式,可以保证达到优良的实训教学实效,并且还要为学生配备相应的实训与实验设施。
  (二)拟定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规划
  教育教学管理如果要达到较好的综合管理效果,那么必须建立在完整规划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职业院校能否拟定科学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学管理规划,其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效。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高职高专关于现行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活动都应当保证符合真实的岗位需求,进而為企业输送综合素养较好的新型人才。[8]由此可见,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应当涵盖课程设置、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生测评等多个环节,高职高专对于以上各个环节都要拟定详细的规划。   高职高专拟定的具体管理规划应当确保稳定性,而不能够随意进行更改。但是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针对目前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规划,也要做到灵活进行相应的变更,从而保证管理规划能够与当前的真实教学管理状况吻合。例如,针对现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来讲,职业院校需要做到结合现阶段的岗位需求来转变管理规划,确保能够及时增添实训教学的内容。通过灵活调整各个学科课时的方式,应当能够明显减轻在校生承受的学业负担,确保学生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在实践锻炼中。
  (三)紧密结合实践与理论
  创建学科实践与学科理论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该措施目前已经受到很多职业院校的重视。因此,在目前看来,高职高专尤其需要关注实践与实训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最根本的理论课程讲授。具体而言,理论教学主要涵盖了技术层面、专业基础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几种理论教学,而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则应当包含涉及岗位操作的基本教学要素。为了达到较好的职业院校管理效果,那么目前亟待做到全面结合以上两类教学模式,进而达到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的效果。
  例如,针对切削原理这门课程而言,教师有必要引导高职高专学生来到当地企业,亲自观察操作人员完成各项相应的零件切削操作。经过亲眼观察与亲手实践的方式,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切削原理将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高职高专学校不能够忽视教育教学管理,而是应当作到将教育教学管理作为院校当前推行各项工作的侧重点。从现状来看,多数的高职高专学校都能做到灵活转变现存的教育教学管理思路,并且引进更多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在此前提下,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应当确保结合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的宗旨与思路,并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宗旨运用在各项基本的学生管理措施中。
  参考文献:
  [1]吴燕萍,郑磊.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42-744.
  [2]刘保良,徐健,韩清恩.高职高专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6(2):78-82.
  [3]苟增强.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强化管理效能之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2(2):55-56.
  [4]楊晓岑.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创新的探究[J].才智,2018(6):127.
  [5]谢国军.从教育教学管理看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115-117.
  [6]汪胜水.实施学分制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20-121.
  [7]Puyi,Zeng Ge,Du Yanhua 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adult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ocial sciences,2011,26(6):158-160.
  [8]Qiu Zhoupeng.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under the mod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Occupational time and space,2012,6(7):39-40.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3193.htm